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课改实施以来,大部分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细节问题。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往往会引起“蝴蝶效应”,从而造成了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情形出现。因此,怎样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塑造有效课堂和生本课堂,是课改实施以来广大学校和一线教师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校的实施策略是:以江苏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关注细节: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策略研究》为抓手,将细节研究作为校本研究的主要措施,引导教师将规范的教育科研与教研活动结合起来,从关注和审视教学细节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打造有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行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根据不同的维度划分,会有许多种类。我校课题组成员通过广泛阅读课程论、教学论等书籍,对学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观摩教师公开课、听取随堂课进行课堂观察等方式,将我校所要研究的教师教学行为划分为三类,分别是:设计行为。包括情境预设行为、资源开发行为、学情分析行为、思路整合行为、目标制定行为和自我把握行为;实施行为。包括呈示行为、对话行为、指导行为和过程调控行为。反思行为。包括反思教和学,提出改进策略等。主要的操作措施是:一、集体备课改进教学设计行为。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发挥团队优势,形成研讨氛围。“一个苹果交换另一个苹果,手中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两种思想。”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有效教学而言,集体备课能激发教师多角度地分析教材,有助于教师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加深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集体备课能促使教师科学地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并在目标的引领下,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流程的设计。在课题指导下,我校赋予集体备课以新的内涵。首先是研究内容的改进。原来我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关注的中心是方法和策略的设计,教师们往往绞尽脑汁费很多时间在一个环节或者知识点的所谓巧妙设计上,或者干脆将优质课观摩时一些名师的设计进行移花接木。却忽视了研究名师的设计意图和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而是简单的“拿来”。因此,教学效果也不一定理想。有时候甚至出现了用名师的教案反而导致了低效教学的现象。而目前的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切实关注学情分析、目标制定、思路整合、自我把握等多方面,做到在整体框架下进行细节研究和教学设计,实现“纲举目张”,而不是将备课参考上的诸如教学目标等照搬照抄了事。教师们通过研究对设计行为的各个方面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也逐步形成了整体把握的习惯。其次,对集体备课的实施方式也进行了改进。一是在一定的阶段进行一个单元教学内容的集中研讨。由备课组长指定一个主讲人主讲,然后人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形成一个大体一致的意见,以便共享。二是平时的不定期交流。三是强调个人智慧和风格的体现。引导教师明确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不能失去自我,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自身特点进行“二备”,使教案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有效教学的实施做好了保障。同时,也便于教师自我把握,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二、多人同课循环改进教学实施行为。多人同课循环是指多位教师共同研究上好同一节课。具体的操作流程是:同备课组的教师集体商讨确定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由一位教师执教后,组内教师再次进行研讨,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再由第二位教师执教,以此循环,最终形成一堂高效的好课。在这样一个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每次上课方案都是同伴集体共同参与制定的。有多少位教师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