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沙之书导学案VIP免费

沙之书导学案_第1页
1/2
沙之书导学案_第2页
2/2
《沙之书》导学案制作人梅新泉审稿人何军【学习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博尔赫斯及其作品。技能目标:领会作品的内容;理解“虚构”对小说表达的重要性;了解小说“虚构”的艺术。情感目标:把握小说题旨的多义性;能以积极健康的态度看待“无限”【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如何理解小说的核心意象“沙之书”。学习难点: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课前预习案一、【知识链接】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1950年至1953年间任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1955年任国立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教授。1950年获阿根廷国家文学奖,1961年获西班牙的福门托奖,1979年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博尔赫斯最初是以写诗成名的,192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随后又推出了两部诗集。迟至1935年,他才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世界性丑事》。成名作:《小径分岔的花园》(短篇小说)。二、学习本单元的话题:虚构1、了解虚构(1)虚构的意义:(2)虚构的特质:。(3)虚构举例:(4)虚构作用:(5)结论:三、初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沙之书》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用一句话概括。2、梳理与“沙之书”有关的情节脉络。3、“沙之书”有哪些奇妙特征?4、“我”对待“沙之书”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课堂探究案一、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2、你认为“沙之书”可能象征什么?3、你从《沙之书》的哪些内容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虚构的?4、作者又是怎样来强调他写的是真实的事的?二、当堂练习“隐藏一片树叶的最好的地点是树林”一句的内在的哲理是什么?你能仿造一句吗?内在的哲理:仿造示例:课后反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沙之书导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