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子歌》教案课时数:一课时主备人:翟晶红教学目标:1、认识两个生字,会写三个。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它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教学重难点: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2、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它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教学准备:课件备课时间:2016.2.24授课时间:2016.3.1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1、引入:春节家家户户都贴对联,对联也叫对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对子歌》。(板书课题)。二、走进文本,探究学习。(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3)指名读。评价。纠正错音。(4)分组比赛读。(5)圈出相对的词语。学习“钧”、“蓑”。(6)思考:对子歌有哪些特点?学生尝试画,教师相机巡视指导。教师点拨。(7)书写生字:鸿钧蓑三、当堂训练必做题:(1)语文书3页拓展与运用。(2)积累四、作业背诵对子歌,完成对应练习册五、板书设计对子歌云———雨来鸿———去燕三尺剑———六钧弓对子: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教学反思:学生初步了解了对子的表达形式和特点,能背诵对子歌。《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课时数:一课时主备人:翟晶红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对联的情景。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语言文化魅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教学重点: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想象对联的意境。教学准备:搜集资料,课件。备课时间:2016.2.24授课时间:2016.3.2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对子,也就是对联。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语言艺术,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在生活当中,对联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对联的故事。(板书课题)。简介郑板桥(小资料)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独具风格。有《板桥全集》等。二、走进文本。1、自由练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流利,边读边圈画出生字。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会组词。3、教师小结:注意艘是平舌音,骤是翘舌音。斛、菱的读音也易错。出示“斛”的图片。介绍是古代的旧量器。指导书写:注意袅、骤、碑的书写。4、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三、当堂训练练习册教学反思:了解文章的内容,增进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课时数:二课时主备人:翟晶红一、直接引入二、探究学习。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对联中相对的词语。2、练习有感情朗读对联。三、当堂训练:6页积累四、作业:背诵文中及课后积累中对联并抄写2遍,完成对应练习册。五、板书设计郑板桥题联赠渔民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教学反思:能体会对联的意境,积累并背诵对联。《茶酒联趣》教案课时数:一课时主备人:翟晶红教学目标:1.认识一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对联的妙处。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对对联这一艺术形式的喜爱之情。备课时间:2015.2.24授课时间:2015.3.4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对联的故事。(板书课题)。二、初步读文,学习新知。1、自由练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流利,边读边圈画出生字。2、指名读文、评价。纠正字音。注意“咐”的读音。“吩咐”、“嘱咐”时读轻声。3、说说主要内容。4、熟读成诵(8页积累)三、当堂训练练习册教学反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对联的妙处。课时数:一课时主备人:翟晶红1、直接引入2、走入文本,研读课文。(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对联中相对的词语。思考:这副对联妙在哪里(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韵律。(3)能复述课文。小组内练习复述。(4)指导有感情朗读。3、思考与交流和拓展与运用4、作业背诵文中及课后积累中对联并抄写2遍完成对应练习册5、板书设计茶酒联趣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教学反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联的妙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