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中的女性人物性格和形象刍议摘要:本文以中国古典舞女性形象塑造的为第一视角,对现如今的中国古典舞作品中代表性的女性的典型的人物性格和形象进行逐一的分析,并引入到中国古典舞训练的意义及探索,以此来说明中国古典舞中具体的“身韵”训练如何对女性形象塑造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典舞女性形象塑造中,“身韵”的训练与运用对一个舞蹈作品能否准确表达及成功展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凭借自身独特的肢体语言特性成为中国古典舞创作的不朽的源泉,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核心的动作语汇还营造出作品所需要的艺术氛围,同时培养出众多优秀而全面的舞蹈演员为众多女性形象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给编导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作平台。关键字:中国古典舞;女性形象;表现;身韵运用绪论从舞蹈的发源来看,中国古典舞的是建立在吸收广泛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由现代人发展并加以创新和重建结构的舞蹈品种。在当今社会上中国古典舞作品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通过实践表明,在中国古典舞在创作空间上还潜在的巨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在舞蹈编导的选材上还是舞蹈演员的演绎作品的表现力上,我们都能在曲折的道路上的摸索前进,我们看到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传承创新和刻苦钻研的精神,看到编导们对女性形象的塑造的情有独钟和不断更新。中国古典舞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古典的舞蹈,而是指在继承传统舞蹈的思想和技术的基础上,以达到体现中国博大的古典文化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独特气节的舞蹈。中国古典舞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长河中,受戏曲舞蹈的影响较为深刻,欧阳予倩先生最早主张中国的舞蹈演员去学习戏曲中的舞蹈片段和基本功,同时他还主张要从戏曲中保留下来的舞蹈入手去研究和整理出一套系统的中国古典舞训练法。在传统的戏曲舞蹈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我们称之为“旦角”其中有端庄文雅的青衣,悲情怨恨的花衫,活泼明快的花旦及矫健骁勇的刀马旦。本文将提炼出文雅之女、悲怨之女、贞烈之女三种具有典型性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寻找不同类型的且具有典型的女性形象,再结合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训练法为剧目的表现提供更准确的身体语言表达。一、中国古典舞女性形象的源流虽说中国古典舞是当代舞蹈家“为了创造与繁荣属于自己的民族舞蹈艺术,进而从蕴藏内容丰富且完全的中国戏曲表演中发掘和整理出大量的舞蹈步伐、身段、武打和格斗技巧,通过参考芭蕾的训练法进而创造出来具有中国古典审美典范同时还具有西方系统训练体系的舞蹈形式。”但是谈到古典舞中的具体女性形象的历史起源和根据则要追溯到夏朝。夏朝时期,“专业舞人—女乐的出现为舞蹈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准备了先天条件。”[M]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15页紧随其后的的三代时期、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等,女乐歌舞一直都是属于王公大臣,统治阶级于堂朝会典,宴享宾客,自我娱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女性舞蹈中的“翘袖折腰”的典型审美风格和女性形象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古代女乐舞蹈中固有的风格。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戏曲舞蹈的异军突起,舞蹈的表现形式不在只是一种单纯的进行观赏玩味的艺术,舞蹈由“纯舞的表现形式”慢慢开始向“以歌舞演故事”的表现形式进行转化,于是,便有了熟称“行当”的出现。“戏曲舞蹈来自于人的动态的外在表演,是一种经过了人为美化的表演形式。”在戏曲艺术中,舞蹈是其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具体的“行当”的划分,以女性角色为主的“旦角”才成为了戏曲舞蹈表演中女性角色的载体。也正是因为有了“行当”的限制,在旦角舞蹈表现中,每个女性角色因为其各自不同的表现特点便被赋予了不同的但是极具个人特色的程式化的舞蹈动作和动作轨迹,这些舞蹈动作和动作轨迹是否能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地丰富自身本文暂且不做过多的考虑,但是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确实对戏曲舞蹈中女性形象的刻画起到了有意义的具体的指导作用。二、中国古典舞中女性形象分类从中国古典舞当中的女性形象的刻画与表现来划分我们可以将其具体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具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