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回顾•拓展一教材分析“回顾•拓展一”包括三个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交流平台是对本组四篇课文的内容的回顾与交流,本次交流应抓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西部的认识与感受;走进西部,要引导学生结合四篇课文和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对祖国西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西部大开发建设等方面的了解和感受。二是文章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的交流。这个交流的内容是两篇精读课文的表达特点,《草原》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白杨》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学习中的其他收获,如,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质疑、背诵、搜集资料等方面,只要有所收获,都可与同学交流。“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目的是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本单元的趣味阅读主要讲了标点符号的妙用。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故事的趣味性。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2.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3.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4.引导学生朗读、大概的了解诗意,背诵古诗词,积累古诗。5.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教学重点: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难点: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谈话引入:在近两个周的时间里,我们与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顽强生存的白杨。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西部的旖旎风光还历历在目,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2.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引导:西部大开发建设西部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西部的旅游与开发西部的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西部的教育,西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2.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⑴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思考在写法各有什么特点。⑵小组交流:①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②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分别说一说:《草原》: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写,脉络清晰、情景交融、中心明确、语言优美。(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白杨》:借物喻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借赞扬白杨树来赞扬西部建设者)⑶全班交流、点评、总结:语言大师老舍的文章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时而直抒胸臆,时而精描细写,我们学习他的写法进行练笔,学以致用。其实借物喻人的写法在很多古诗中也经常运用你能举一例子吗?(〈〈墨梅〉〉、〈〈马〉〉等。)3.畅所欲言,尽情交流:⑴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利用本文的利用本文的写法进行练笔,以达到学,并学以致用,收到学用兼得的效果。⑵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⑶总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我、你、他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必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部必将会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