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一、论文题目:政府治理僵尸企业的对策研究二、论文的背景和意义从僵尸企业的发展来看,因为关系到众多的企业职工和债权人的利益,企业管理者不会坐视不管,但是,因为政府对其中的缘由无法展开更进一步的调查,只能够以补洞的形式增加补贴投入。因此,本文从地方政府在僵尸企业清退中扮演的角色、采取的措施入手,对地方政府行为有限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对僵尸企业的治理方法进行研究。“僵尸企业”占用资源的解放,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通过生产力的解放,带动经济的进步。从地方政府在僵尸企业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出发,研究其在僵尸企业治理中的作用,可以为数量可观的僵尸企业群体指明发展的道路,弥补在僵尸企业治理中地方政府角色扮演的理论空白。通常对于僵尸企业形成原因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僵尸企业自身的因素,对于地方政府这一重要影响因素考虑甚少。而从实际情况看,地方政府的适时介入,往往能够迅速推动企业脱离“僵尸”状态,解放企业因为诉讼活动而长期陷入僵局的产能。对于僵尸企业的去产能,只是政策上的假象,到目前为止没有将其真正纳入理论讨论的范畴,缺乏对于地方政府角色与僵尸企业结合发展的研究。多数研究从“僵尸企业”的成因角度探究现状,而没有进行反推的思考。二、国内外研究1.国内研究萧鸣政、陈小平指出我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施行,完善了公务员监督机制,提高了工作效能;段鹏认为在新常态下如何建立健全公务员监督体系的路径和方法;而贾玲艳却指出要通过建立行政伦理监督主体的约束保障机,实行多元化监督;陈宗德认为我国加入WTO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只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水平,加强公权力的监督制约,才能适应新时代建成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新时代如何加强监督理论,实现高效的公共管理,提升基层公务员工作动力的基础理论研究,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必将进一步发扬广大。这种类型是指从综合各种理论、各种学科研究公务员工作动力,是国内研究的新趋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李恒悦指出由于物质动力、发展动力、精神动力在内的综合动力机制尚未建立,导致公务员工作动力不足;陈晓恒认为要从自我平衡与外在平衡的有机统一上构建公务员动力平衡和监督约束机制;田义功认为开发基层干部原动力、增强内聚力、激发工作活力、减小后拉力,激发基层公务员安心基层服务基层的内在动力。可见,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运用多种理论、综合多种学科研究公务员工作动力具有光明的前景。2.国外研究界定僵尸企业的研究。作为逻辑起点,概念的研究是最为基础性的,僵尸企业的研究也不例外,因而界定此类企业是研究问题的关键。妥善处置此类企业的问题,其问题的出发点应当实现问题界定,只有正确界定才能把握其本质内涵从而找准解决问题的措施。如何定义僵尸企业,国内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从应然性角度出发,将其定义为本应破产但又因为政策原因没有破产的企业。例如政策扶持、银行贷款等。二是从收益的角度进行分析,将其限定为连续三年收益为负的企业。三是从实然性层面探究,认为其是各市场主体利益权衡与选择的结果,具有现实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四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分析成为僵尸企业的原因,将其作为定义的内容。由于经营不善、资金不足以及转型失败等问题,加之政府的政绩观而导致此类企业出现。学界难以实现对其准确的定义,是因为此类企业自身的复杂性,难以通过单一定义实现对所有情形的涵盖。以上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实现对其分析,但又无法涵盖其所有的内容特征。通过对以上定义分析,可知尽管我们无法精准对其定义,但是对于此类企业而言具有共性的内容:不具有收益性、对政府的依赖性以及缺乏竞争性等。三、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一、导论二、相关概念界定(一)地方政府(一)政府行为(三)僵尸企业三、“僵尸企业”的成因及其危害(一)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分析1.自身原因2.外部原因(二)僵尸企业的危害1.对企业自身的危害2.对社会的危害3.对国家经济的危害四、僵尸企业治理中地方政府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角色定位有偏差(二)职能发挥有偏差(三)统筹协调有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