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的背景与价值1.1选题的意义与价值1.1.1选题意义党的十九大以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继续受到各级关注。李明君《新时代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研究》指出自1950年代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以来,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目前还面临着统筹层次低、碎片化严重、职能不够明确等一大批问题。[1]新时期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我国目前的客观需要。在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体水平、合理安排基本养老职能、扩大最低缴费标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制度。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劳动人口越来越多。如何有效保障这些劳动人口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家经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以及改革,有效的保障了职工的养老保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着重研究并试图解决部分企业主动参保意识薄弱、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过高、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足、养老保险管理监督制度不严格等问题。1.1.2选题价值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政府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坚持“多点试错,自下而上”的制度改革模式,覆盖全体工薪劳动者的框架已经建立。不断提高运行效率、不断优化制度设计、不断提高待遇标准、不断扩大覆盖面、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力的保障了经济体制的顺利改革,推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使人民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和改善。王国洪《城镇职工养老保险70年:发展历程与改革取向》指出:当前,我国的职工养老保障体系还面临许多问题,特别是由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生育率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均寿命延长等诸多原因,使得我国现行体制存在着顶层设计不明确、责任边界不清、区域间待遇不公平、基金平衡功能差等问题,从而严重地制约了体制的公平性和效率,职工的需求难以满足。[2]新时代的养老保险改革要以十九大的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体制的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体系,推动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推动我国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1.2国内外研究综述1.2.1国外研究目前,国外对失业保险法律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四大原则。在英国学者贝弗里奇《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中:通过对英国目前的社会保险制度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以往所能享受到的各类福利进行了回顾,并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指出,社会保障需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第一,是普遍性原则,社会保障必须要满足全体居民的多样化社会保障需求。第二,保障基本生活原则,即社会保障只有向全体公民提供,才能得到保障。第三,是社会保险缴费标准统一、待遇统一、管理统一的原则。第四,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也就是说,要享有社会保险,就得先工作,再交保费。这些原则的制定和实施,丰富和成熟了社会保障理论。养老金计划和道德风险。美国学者RomanukKatarzyna(2021)在《养老保险计划与道德风险:养老金福利保障公司应限制参保养老金计划的投资组合政策》中提出:养老保险制度的存在导致了道德风险,被保险人确定受益的养老金计划倾向于更多地投资于风险资产。[3]文献中提到但尚未分析的一个可能的对策是引入对养老金计划的投资组合政策的限制。选择了美国作为背景进行分析。养老金可持续性、风险和机会。匈牙利作家ErzebetNemes(2021)在《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风险和机会》中提出:到2060年,十名工作年龄人口中将有六人符合领取养老金的条件。这对养老金的可持续性构成了风险。我们的研究分析了人口、经济、就业及其基本因素的最新数据,以及养老基金数字的预期发展。我们的研究表明,随着怀孕女性人口的减少,即使生育率略有增加,出生率也会继续下降。[4]因此,家庭政策措施本身不足以减轻经济和养恤金风险,因此是不可或缺的。由于其连结性,经济增长只能暂时缓解风险。另外,扩大老年人的劳动力市场活动可以降低养老金成本的上升。这样做的措施包括促进老年活动、延长退休年龄、保持身心健康和就业潜力,以及传播独立文化。西班牙两阶段养老金制度的实际应用。西班牙作家德沃尔德·皮埃尔(2020)在《纵向思考:西班牙两阶段养老金制度的实际应用》中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