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教学设计执教教师:李开文【教材解读】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浏览胜地,将自然景观与园林艺术融为一体。课文选取“三潭印月”这一景观,重点介绍了它的来历。文章不仅再现了“三潭印月”的美妙景色,同时也使我们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教学内容】教材第120页《三潭印月》第二课时【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第一课时,较熟悉文章内容。学生对西湖的了解甚少,且对相关学习资源的收集能力较弱,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有限。在学习问答式构段方式时,估计大部分学生难以抓住作者表达时使用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这种描写事物的方式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2、知道“三潭印月”的来历,收集与西湖景观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忆并朗读上节课的内容。二、继续学习,解疑,朗读。1、“三潭印月”是怎样的景色?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内容?然后请一个同学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读后面的部分,看看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在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最后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一段也是这种结构。2、为什么叫“三潭印月”?指名说说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读一读。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文中有4个问句,教师可让学生比较一下他们的异同,朗读时也要区别。教师可示范朗读,然后再指名读,男女生分读。三、创设情景,以读悟情。1、天上有一轮明月,水中15个月亮,那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2、课件出示夜景图,教师根据图画内容相机解说。3、指导朗读。4、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5、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吧。四、拓展延伸,指导运用。1、美丽的西子湖不仅有“三潭印月”这一景观,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2、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3、仿照第2、4段的格式介绍自己的资料。五、学生书写生字。【板书设计】远望“三潭印月”湖心小岛来历石塔的形状游西湖赏月三潭印月美丽西湖人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