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乘方》说课稿颍东区冉庙乡中心学校:董良2014年12月4日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第三节《积的乘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的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过程分析,评价分析,这六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介绍了积的乘方运算性质,至此完善了幂的运算。整式乘法是整式加减运算的延续,而幂的运算是学习整式乘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整式乘法的主要依据。本节内容又是幂的运算的完善,是乘方的意义与幂的乘方的结合体,足见本节内容的重要性。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是在同底数幂乘法和幂的乘方的基础上学习积的乘方,为此进行本节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经验创设教学情境。2、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好本课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充分利用具体数字的相应运算,再到一般字母,通过观察、类比、自主探索规律,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尤其关注那些胆子小、能力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合作探索中养成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三、说目标1、教学目标的确定在分析八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教材的知识基础后,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认知目标: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熟练掌握应用这一性质进行有关计算。能力目标:通过推导性质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结合教材,进一步学习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务实,认真的学习态度。渗透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和谐美。2、重、难点的确定重点:积的乘方法则的理解和应用。难点:对积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及性质的语言描述。考虑到八年级学生虽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因而在教学中将尽可能做到由具体到一般,由形象到抽象的教学,同时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四、说教法1、教法分析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动发展个性特长,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本课时主要采用引探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2、学法指导本节主要学习幂的运算中积的乘方性质,到现在为止,我们共学习了幂的三个运算性质.幂的三个运算性质是整式乘法的基础,也是整式乘法的主要依据,进行幂的运算,关键是熟练掌握幂的三个运算性质,深刻理解每种运算的意义,避免互相混淆,有时逆用幂的三个运算性质,还可简化运算.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脑、动口,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3、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激趣质疑,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充实地学习数学,把注意力集中在决策、反思、归纳推理和问题解决上。五、说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推导积的乘方的公式,在推导过程中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的理由,以便于学生对公式的准确理解。2.通过举例来说明积的乘方性质应如何正确使用,师生共练以达到熟练掌握。3.多种题型的设计,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该性质。六、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生互动、探究新知运用新知、体验成功提高认识,力求创新反馈小结,布置作业具体过程设计如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新闻讲述:最新发现日本研究所开发出了能把电磁波储存在充满空洞的立方体中的技术,利用这一技术将来能把光能储蓄起来,制造出能储蓄光的“光池”。还可用来储存电磁波,将其转变成电能(如图)。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关于立方体的一个题目:一个立方体的棱长为5,则该立方体的体积是。棱长为a呢?棱长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