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学习目标:⒈朗读、背诵全文,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⒉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⒊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学习目标:⒈朗读、背诵全文,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⒉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⒊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岳阳楼位于今湖南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许多文人学士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岳阳楼位于今湖南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许多文人学士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解题解题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课前准备:•翻译全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注意本文的两个通假字。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注意本文的两个通假字。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具,同“俱”,全,都具,同“俱”,全,都属,同“嘱”,嘱咐属,同“嘱”,嘱咐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自主回答以下问题:•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并概括中心。•2、本文第一段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第五段中说的“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3、第三、四段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第五段的“进”指什么?“退”指什么?“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6、第二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第五段中的“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一、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一、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一部分(1段)第二部分(2~4段)第一层(2段)第二层(3、4段)第三部分(5段)第一部分(1段)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