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杜牧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秋天的景色描绘的绚丽动人,既写出了枫叶的色彩,又赞美了枫叶不畏严寒、傲慢独立的高洁品性,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深爱恋之情。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千古流传的佳作。教学目标:1、学会古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2、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写诗的情感。3、引领学生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感悟“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蕴。在情景交融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案】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秋天的古诗,谁来背一背?2、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板书:《山行》)。3、《山行》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牧。(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杜牧是唐朝后期很有名气的诗人。我们一般把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他创作态度非常严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总结,把自己认为不满意的烧掉。1000多篇诗文流传下来的只有450篇。这首诗是他写景的代表作。)4、解题: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5、(课件出示山行图)是啊,就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辆马车在山道上缓缓前行,身着一袭青衫的诗人正悠闲地坐在车上。山道两旁古木参天,黄叶翻飞。林间不时传来啾啾的鸟语,唧唧的虫鸣。山中的美景激起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便有了这首《山行》。【导学案】品读古诗,感悟一、初读诗歌,落实读通。1、要学好这首诗,首先要读好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读好停顿。2、师范读。3、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二、精读古诗,领会诗意。(一)、读古诗,找景物1、读着优美的诗歌,我们和诗人一起走进了幽静的山林,一处处秋天的美景纷纷呈现在眼前,那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读读古诗,圈圈画画)2、那哪些景色写得是诗人在远处看到的呢?哪些景色又是诗人在近处所见呢?(二)、诗画结合,品读古诗品读一、二行:过渡:一、二句是诗人站在远处所见的景色,我们来一起读一读。1、这样的景色美吗?你觉得最美的是哪处的景色?为什么?随着学生的理解,随机出示:①石径斜:从石径可以看出这条是一条用石头砌成的小路,我们来看图,图上的这条石头小路是什么样子的?诗句中用哪个字来概括这路的形态的?(总结:对了,这个“斜”是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意思。)②寒山:那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哪儿去呀?(向山的远处伸展着)也就是诗中所说的——远上寒山。那这个“寒山”作何理解呢?(如学生不知道,可提示学生:想想此时是什么季节?山上的草木此时会怎样?给人感觉比较——)③白云生处:这里的“生”是什么意思?看课件选择。那白云生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2、那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一、二两行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品读三、四行:过渡:诗人乘坐马车,在山间的小路中边走边赏着美丽的景色。忽然,他的马车停下来了,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读三、四行诗,找找原因。1、枫林晚——“晚”指得是什么时候?是啊,傍晚时分,夕阳映照在这片枫林中,多么美丽啊!诗人就因为这片晚霞中的枫林而停下了脚步。在这句诗中有一个字就表示的是“因为”的意思,找找,是哪个字啊?2、诗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这枫林啊?读读诗句,找一找。3、诗人把这枫叶与什么作对比的?枫叶和“二月花”一样红吗?你从哪里知道的?4、那现在大家能不能结合字的意思以及画面来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吗?大家想一下,请哪位同学来说一下。5、同学们,在你们脑海里,“二月花”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二月的花如此娇美,可是作者却更喜欢谁?5、是啊,诗人看到蜿蜒曲折的石径时没有停下,看到白云缭绕的远山没有停下,却惟独为这霜叶停下了脚步。那你们能把诗人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6、出示图片:大家瞧,这就是被秋霜打过的枫叶图。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