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生于清朝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逝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1949年初,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芜湖荻港溃退督战要塞阻遏阌乡绥靖区鄂豫区宋希濂杜聿明锐不可当wúdíkuìdūsàièwénsuíjìngèyùliányùdāng锐不可当:锋利无边,不可抵挡。业已:绥靖:已经安抚、平定多音字当dāngdàng塞sàisāisè当真当权塞外瓶塞敷衍塞责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内容。这则新闻的内容。从文章里找出能概括以从文章里找出能概括以上内容的两句话。上内容的两句话。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人数之多(兵力)(战线)之长攻势之利地点和事件结果(战况)•何人?(何人?(Who?Who?))•何时?(何时?(When?When?))•何地?(何地?(Where?Where?))•何因?(何因?(Why?Why?))•何事?(何事?(What?What?))•如何?(如何?(How?How?))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6个个““W”W”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时间时间::19491949年年44月月2020日夜起至日夜起至44月月2222日日2222时时地点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经过与结果::中路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长江南岸西路军西路军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断镇江无锡段铁路九江江阴安庆芜湖九江江阴安庆芜湖西路军(35万)中路军(30万)东路军(35万)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这几层意思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安排。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人的抵抗均甚微弱,东路军所遇到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路、西路放在一起先写,东路军后写。你从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文中的词句是否也能带给你同样的感受?请举例说明。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的词语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我军: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