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专题一第1讲区域空间定位考向1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空间定位1.(·课标全国文综,7)读图完成下题。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2.(·四川文综,3~4)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B.乙地所在国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2)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考向1通过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定位3.(·北京文综,3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考向3借用熟悉的地理事物和相对位置定位4.(·上海地理,18~20)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④矿产丰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①气温较为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A.人口密度低B.开发了新资源C.交通条件改善D.市场广阔考向4综合法进行区域空间定位5.(·海南地理,8~9)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邻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乙国。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见下图)。据此完成(1)~(2)题。(1)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A.劳动力价格较低B.技术水平较高C.消费市场较广D.资金较雄厚(2)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廉价劳动力B.交通运输C.研发能力D.环境质量考场传真1.C[本题考查区域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示经纬度采用排除法不难选出C项。]2.(1)C(2)A[第(1)题,由图中地理事物可知此大洲为南美洲,由图可知该剖面线穿过的地形多在1000米以下,且地势起伏较小,故应以高原和平原为主;由乙地所在纬度及海拔高度可确定其为亚马孙平原,属于巴西,而巴西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农业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的东部,故A、B、D三项错误。第(2)题,甲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其附近有巴西暖流经过,其同纬度的对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故甲地盐度高(暖流增盐,寒流减盐);本格拉寒流是典型的上升流,要比甲地明显;甲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不产油橄榄(主要产在亚热带气候区);甲地对岸的沿岸属于热带沙漠景观,故选A。]点评此题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定位,如纬度、城市,还有不同地区的海拔高度等,但是既然与地形剖面图结合在一起,那么试题必然考查与地形有关的内容,即空间定位是我们做题的一个前提,还要与给到的其他信息综合分析试题。3.解析(1)该区域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与其所处的海陆位置和地形有关。该地深居内陆,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2)该区域降水稀少,河流主要补给来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其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答案(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秋季。4.(1)D(2)C(3)B[本题组考查俄罗斯有关地理知识。第(1)题,俄罗斯是传统的欧洲国家,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故D正确。第(2)题,西伯利亚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大,主要是纬度稍低、气温适宜、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而地形上,北部平原面积更大,故选C。第(3)题,西伯利亚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主要是为了开发北部资源。因为西伯利亚地广人稀,不可能因为北部人口密度低而迁移;北方人口稀少,更不会是市场广阔;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因为资源的开发和人口增多,而不是因交通条件的改善引起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