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弋在语文课堂——浅谈践行中“组”的阅读教学模式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南门小学潘海燕(gbphy@163.com)【内容摘要】将单元教学作为一个教学整体,将学习的目标始终贯穿于单元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影响下,轻松、自在地掌握学习内容,习得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全面语文能力,建立一个和谐而又充满无限乐趣的课堂学习氛围。【关键词】整合重组沟通授之以渔乐在其中【正文】一直以来,老师们将语文学科等同于其他说理性强的学科,给语文课戴上了一张严肃、刻板的面具。殊不知,对于正处于心理、生理成长初级阶段的稚龄儿童们来说,“兴趣”才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是引领他们心甘情愿投身到课堂中四十分钟的最佳良方。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告诫【1】: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教授国文不以形式为目的,这不过是附带的目的;宜为学童开发心灵,使他们视学习国文如游泳于趣味之海里。自接触新课标教学理念之日起,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我一直努力地在探寻一种更有效,更具人性化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教与学都能经历着轻松、自在而又乐在其中的过程,让我的语文课堂成为师与生共同徜徉的精神乐园。小学阶段是影响人一生的重要时期,一个人的学习习惯、生活态度、价值观等等基本都在这一阶段养成,并终其一生影响深远。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深深认识到让自己的学生们认识母语,熟练运用母语,并以能说母语,用母语而倍感骄傲,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自2001年新课程实验稿标准出台,至2011年对新课标进行再一次修订。其中有很重要的一句对语文课程性质下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仔细揣摩其用意,修订后的新课标重新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提升到与人文性同一重要的高度。我认为,一个健康、充满活力和希望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他们相傍相依,和谐共存。作为教师,轻松驾驭课堂,带领并陪同学生们游弋在语文课堂,是我一贯以来追求的教学梦想。自新课标颁布之日起,我就通过各种渠道,或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集中学习,或通过网络平台在论坛中与人指尖交流、辩论,或请教行业内卓有成效的教学专家,一次次认真、深刻地研读新课标精髓。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能准确掌握语文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规律,明确教学目标再来正确解读本学期所任教的整册教材,对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一个细化、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以每组教材为整体,针对不同教学目标、知识点、不同程度的受教育对象,设计出阶梯式的单元教学导学案,力图使每一个学生在单元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最大可能地鼓舞起学生们的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新课标指导理念在变,教材编排也在变。我观察到,任教的老师仍只是各自以意为之。大家依然传承着一课一授,一课一练的僵化教学模式,学生们在重复、一成不变的教学指挥棒下被动接受,疲于应对,这就造成了优生吃不饱继而产生厌倦的情绪,而后进生在这样周而得始的疲劳轰炸下依然不得要领,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自在、自信地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呢?改版后的人教版教材便以专题为单元编排。“组”的这一教学理念并浮出水面。对于“组”的教学,我的理解就是把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整体进行内容整合根据每组教材的教学重难点,重组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这样的语言训练相对有系统性、高效。我把这种“组”的教学,称之为“单元结构教学”。实施教学中,我主张“一课多篇”的教法,在教学中,以一篇或两篇课文为单元教学重点,精琢细磨,其余几篇稍作点拨,并配合自读课本中的相关阅读内容,这样将教学面、学习面铺陈开去,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体会,去比较。单元开课初,以“导语”为本单元教学导向,以课文教学为媒介,以语文乐园为语文能力的实践点,沟通口语交际以及习作,搭建起“阅读指导习作,习作反馈阅读”这一桥梁,用事实验证“语文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归到生活”的终极学习目标。开学初,我首先通读本册教材,参考人教版教材分析,对本学期的三维目标有了一整体的认知,然后再逐一抽取出每个单元的教材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