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专题二第3讲水体运动规律考向1陆地水体相互关系与河流的特征1.(·广东文综,7)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山东文综,26(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1)“”“”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2)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考向2水循环3.[·山东文综,26(3)]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考向3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北京文综,3)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回答下题。途经该区域的洋流()。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5.(·海南地理,1~2)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最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2)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A.海浪的影响B.暖流的影响C.海风的影响D.寒流的影响答案:1.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水与湖泊水的互补关系。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入湖径流应该大于出湖径流。读图可知①③时段符合,故C项正确。答案C2.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所以干流东侧降水多,导致了东水。读取图中信息可知,流域西部地区落差大,所以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强,且河流流经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沙地,西部地区降水虽少,但降水更为集中且多暴雨,进而导致河流含沙量大。(2)本题考查河流补给的知识。结合材料可知,辽河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资源并不丰富,由于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用水量大,过量开采地下水影响了补给。同时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也影响了地下水补给河水。答案(1)“”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2)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3.解析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主要考虑大盐湖为内流湖,湖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答案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只要从水循环的补给、蒸发、地表径流三个环节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4.解析本题考查北大西洋暖流及其影响。北大西洋暖流由北美洲流向欧洲西海岸,可使顺洋流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故A正确;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故B错误;该暖流进入到北冰洋海域,气温降低,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能见度必然降低,故C错误;该洋流与南下的寒流交汇处形成了北海渔场,故D错误。答案A5.解析(1)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②、④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全年高于0℃,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故最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是③地。(2)本题考查洋流分布及读图判断能力。由图可知,甲、乙之间航线与北大西洋暖流分布基本一致,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向东流,由甲到乙顺洋流省时,由乙到甲逆洋流耗时较多。答案(1)C(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