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万岁——胡幼伟博士“台湾民意与两岸关系”听后感听了胡幼伟博士的“台湾民意与两岸关系”的讲座,我感慨万千。密密麻麻的PPT文字、各种通过考证而来的历史史实和真实数据,丰富却有条不紊的内容,都诠释了胡博士这次讲座背后的充分准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胡博士严谨的求学态度。在讲座中,胡博士为我们娓娓道来了台湾800年来的历史变迁,并以近几年台湾民意的调查为依据,让我们听到了、看到了一些我们平时自己并没有悉心关注的历史问题,并向我们道出了“两岸交往需相互理解”的主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所未闻的精彩讲座。说实话,听了胡博士的讲座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看待台湾问题的观点是多么偏激。我对台湾民众仅有少数人希望统一或者独立、大多数人希望维持现状的现状感到愤怒,因为相对于我们大陆民众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热切心理,台湾民众显得冷血而淡漠,以至于有段时间我总认为在台湾问题上就应该采取当断则断、快刀斩乱麻的态度,毕竟长痛不如短痛,我想在听讲座的学生里面,有我这种想法的占绝大多数,我们甚至是带着些许敌意来听这场关于“台湾民意与两地关系”的讲座。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胡博士在讲座中循序渐进,引导着我们全体学生尝试着第一次站在台湾民众的立场想问题,通过那些我们从心底不愿回忆起的往事,来告诉了我们两岸人民感情变得微妙而复杂、亲切而陌生的原因,原来在每位台湾同胞的心理,都有一道深深的伤痕,那种伤痕叫做亲娘不疼、后娘不爱的抛弃感,明朝后期长达40年备受西班牙与荷兰的殖民剥削、《马关条约》后长达50年饱受日本奴役的屈辱、1945年后国民党当局专制独裁的统治和歧视心理所导致的“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剧烈冲突……正是这种一次次受伤害和被抛弃的经历,才让台湾民众不敢选择回到祖国怀抱的根本原因。除了这种历史的创伤之外,“台独分子”李登辉和陈水扁长达20年的一系列“去中国化”台独政策,使得台湾民众的心态从一种不信任、害怕被出卖的悲情心态上升为一种仇视与轻视心态。李登辉的“两国论”和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使得族群矛盾在台湾愈演愈烈,也使得台湾民众对于大陆的看法有了更多的误解。正如胡幼伟教授在讲座中所言:“李登辉等人的‘去中国化’作为确实对台湾民众影响至深,以至于台湾人对于‘统一’的解读总含有一种自己的命运要被他人裁定的沮丧和不甘。”听了胡幼伟博士的这番话后,我突然想起了自己曾经在一篇评论上看到的文字,讲述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复杂态度,既有有脱离大陆的心态,也有征服它的心态;有轻视大陆贫困落后的尊贵心态,也有不信任中共、被出卖的畏惧心态;有免于与大陆交往过密的避祸偏安心态、其心必异的我族心态。但是可喜的是,随着马英九先生的执政,我们两岸的关系开始了新的交流,在这种种复杂的心态之中,又多了一种愿意与大陆人民积极往来从事商业贸易的务实心态和血浓于水、祸福与共的一体心态。从2009年到现在,主张维持现状的民众从35%上升到88%,而其中高达38.7%的民众表示愿意看情形再决定独立或者统一,胡幼伟先生博士的数据让我们感到欣慰,更看到了和平统一的希望。大陆近些年来为和平做出了诸多的努力,一直都是以一种理解的姿态来对待台湾民众和台湾问题,我想,党和政府希望能够用这种春风化雨般的体谅和温暖来融化台湾民众冰冻的心,从而赢得他们的肯定和支持,最终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先前那种激进而躁动的想法是如此不成熟,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的和平解决态度而感到理解和认同。在最后的二十分钟内,我们与胡博士进行了积极的互动,胡博士的讲座也激发起了我们对于台湾民众的理解和信赖感。胡教授告诉我们:“大陆与台湾展开交流时,务必先理解台湾人的历史观,理解台湾人对大陆的心结在哪里,然后站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此时此刻的我感同身受,对于亲人,我们要包容、理解,带着真心和诚信伸出我们的手,我相信,总有一天,对岸的台湾亲人也会向我们伸出自己的手,那个时候就是我们一家团聚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