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十四中学高三语文组自主学习导学案-----课本文言文必修五文言文《渔父》复习导学案主备:曹萃芬审核:高三语文组【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文言句式。2、归纳与本文相关的一词多义现象(举、见、行、察、安、复、是、而、其)。3、通过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积累写作题材。【重点、难点】1、归纳与本文相关的一词多义现象(举、见、行、察、安、复、是、而、其)。2、通过对屈原伟大人格的认识,积累写作题材。【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了解作者屈原。()时期伟大的诗人,政治家。名(),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身为楚国贵族,主张推行“美政”,改革政治。后遭旧贵族谗言攻击,被迫去官。楚顷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域,终因理想无从实现,遂投汨罗江自杀。伟大爱国主义者和()诗人。《楚辞》是战国时代以()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屈原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二)给划线字注音。憔()槁()渔父()闾()浊()滞()淈()餔()歠()汶()皓()莞()鼓枻()濯()(三)划线字词解释。1、屈原既放2、自令放为3、渔父莞尔而笑:4、遂去,不复与言5、可以濯吾缨6、行吟泽畔7、形容枯槁8、圣人不凝滞于物9、何不淈其泥10、新沐者必弹冠(四)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渔父:2、子非三闾大夫与五)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颜色憔悴2、形容枯槁3、何故深思高举4、新浴者、新沐者5、可以濯吾缨共4页1南京市第十四中学高三语文组自主学习导学案-----课本文言文(六)找出词类活用并解释。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七)指出特殊句式。①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②屈原既放()③游于江潭()④是以见放()⑤行吟泽()⑥圣人不凝滞于物()⑦自令放为()(8)、翻译重点句子。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译句:2、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译句:3、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译句:4、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译句:5、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译句:6、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译句:7、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译句:共4页2南京市第十四中学高三语文组自主学习导学案-----课本文言文8、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译句:9、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译句:10、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译句:11、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译句:二、【拓展延伸】(一)字词拓展(一词多义)1、举①举世皆浊我独清。()②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③举孝廉不行。()④杀人如不能举()⑤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⑥戍卒叫,函谷举()⑦千钧之重,人不轻举()⑧兴举义兵()⑨举类迩而见义远()⑩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2、见①是以见放()②渔父见而问之曰()③项伯即入见沛公()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⑤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⑦冀君实或见恕也()⑧军无见粮()⑨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3、行①行吟泽畔()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③为君翻作《琵琶行》()④赵王畏秦,欲毋行()⑤天行有常()⑥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⑦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⑧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4、察①安能以身之察察()②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共4页3南京市第十四中学高三语文组自主学习导学案-----课本文言文③唯陛下察之()④前太守臣察臣孝廉()⑤人至察则无徒()5、安①安能以身之察察()②既来之,则安之()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④风雨不动安如山()⑤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⑥则宜抚安,与结盟好()6、复①遂去,不复与言()②更若役,复若()③昭王南征而不复()④山重水复疑无路()⑤王辞而不复()⑥沛幸得复,丰未得复。()⑦复之以掌,虚若无物。()⑧有北面复匈奴之志。()7、是①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②觉今是而昨非()③是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