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无处不在――美国社会音乐生活掠影(1)新闻来源:发布日期:2008-07-12作者:郭声健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不涉及纽约百老汇音乐剧一条街、卡内基音乐厅、纽约爱乐乐团等专业性音乐团体及其活动,也不准备描绘诸如拉斯维加斯各大宾馆所奉献的那种大型商业性歌舞表演,我要记录的是在美国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所见到和听到的音乐。来美国快一年了,也跑了些地方,说自己对美国社会音乐生活完全孤陋寡闻有些过谦,但的确也只是一孔之见。不过,透过这一孔之见,我已经能够自信地说:美国的社会音乐生活的确丰富多彩,音乐无处不在;我也能够有信心写写这篇带有总结性质的文章。}1、地铁里的音乐。在到达纽约的第二天,我就凭借一张纽约地铁图,开始了异乡的新生活,首先,我需要乘坐地铁到纽约最大的华人社区法拉盛去购买安家的日常用品。和国内的地铁比较,无论是站台还是车厢,纽约的地铁甚至可以形容为很破旧,毕竟有百年历史了,但它有特色,也舒服。一方面它出车的密度大,不那么拥挤,许多人都是在地铁里安静地读书看报;另一方面,地铁里的音乐生活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地铁里的音乐生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地铁站的音乐,一个是车厢里的音乐,我最先接触到的是后者。当我第一次走进地铁车厢的时候,我就看到有三位墨西哥乐手在表演,他们一边演奏吉他和大提琴,一边演唱,这是卖艺的人。演唱完毕,其中一人会捧着从头上摘下的帽子或专用钱盘,从乘客身旁走过。他们对乘客是否给钱,似乎并不太在乎,而且我发现,真正给钱的乘客也很少,然后他们在下一站停靠的时候,又转到另一节车厢继续表演。这种场景,几乎每次坐地铁都能见到,表演者是清一色的墨西哥人,个子矮矮的,头发亮亮的,中年人居多。而地铁站里的音乐生活,则比车厢更为丰富。在稍微大一点的地铁站,基本上每天都能见到音乐表演者比如,只要一到时代广场那一站,乘客走出车门就能听到音乐声,这是一个很大的多层地铁中枢站,下车就能听到音乐,表明在这里定有多拨人在表演。大站台会有规模稍大的音乐表演队(如五六个人的乐队),有时候是单一的乐队演奏,有时候是演唱,不过这些表演大多并非直接卖艺,而是推销自己的音乐CD。小站台则单个表演的居多,我所见过的就有我们华人在拉二胡、京胡的,敲扬琴的,吹竹笛的,这些人一般年纪稍长,可能是早年的移民,我还见过有拉大提琴的同胞。而单个老外的表演,一般都是萨克司、小号、长号、小提琴这样的西洋乐器,而黑人更多地是表演打击乐,手舞足蹈是他们的特长。我感觉到这些在地铁站里表演的人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因此会掉了身份,他们也在自娱自乐,很投入,很享受。我的照相机是随身携带的,很想拍下这些场景,但有一次当我对着一个黑人正准备拍的时候,他朝我挥手大叫“money,money”,我害怕,赶紧溜了,我不知道要多少钱他才满足。后面有一次,我吸取了教训,先给钱,再拍照。2.街道上的音乐。地铁我是经常坐的,在纽约城里流动,很少是在地面上,因为没有私车,也不需要车,感觉地铁能够把你拉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从我租住的地方,到哥伦比亚大学,就可以直接坐地铁到达,中间只要转一道地铁就行,行程约70分钟,所以,地铁里的音乐我听得多,而街道上的音乐生活就相对见到少一些了。不过,正如几年前读到的一篇文章所介绍的,在地铁里穿行的人,都是行色匆匆的赶路者,即便表演者是著名的音乐家人们也不可能有闲情逸致停下来聆听,这和行人懂不懂得欣赏音乐无关。但在地面上,情形就不一样了。虽然在地面上行走的少,但每次出去逛街,尤其是去那些游人较多的景点时,也总会有所见闻。最多的时候,是在时代广场,这是纽约最繁华的地段,不像在地铁里,来这里的大多是游客,驻足观赏音乐表演的自然也多,因此,在街上表演的,一般都是一个小乐队,这种喧哗之地,单个的表演者在气势上显然是很难吸引人的。而街道上小乐队的音乐表演,大多情形是推销自己录制的CD,并且有专门的人叫卖,表演者只需要专心演奏演唱就行。他们的流动音响设备也很齐全,所以,也不要担心在喧闹的街道上人们听不到他们的音乐在这种地方表演的音乐,一般是流行音乐居多,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