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省份:广西省授课主题:《信息技术教学法》教育部-中移动项目第三期骨干培训•团队名称:三月三团队成员:秦晓刚江源黄韵翁汇李田生陆智梁夷黄盛谢宝乐杨谦张锋苏宁刘俊宏团队口号:特色创新持久培训选题:信息技术教学法备课过程•集体讨论,确定主题•任务分工,自主研修•提交成果,集体研讨•分工合作,制作PPT《信息技术教学法》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一、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1.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2.布卢姆的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个人得到发展的理论3.加涅的学习八阶段论4.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一〉分工研讨教学理论建构主义1.建构主义的四大属性2.皮亚杰的“同化”与“顺应”理论3.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的理论4.认知灵活性理论一、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一〉分工研讨教学理论《信息技术教学法》〈二〉小组汇报、集体总结既然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所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任务来驱动,以网络为媒介,由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既然动机能持续注意力、提高学习主动性,所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化与顺应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完整、正确的理解,所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引起学生思维冲突的问题和环境,鼓励学生的反省和思考。最临近发展区理论要求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必须按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体现教育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实现因材施教。既然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训练学生的高层次思维,所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和任务,鼓励学生的合作学习。既然过程性评价能真正实现对教学的调控、诊断和反馈作用,真实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二〉小组汇报、集体总结〈二〉集体研讨、得出结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强调以“任务”为驱动,以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教育设备为工具和媒介,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不能孤立地应用这些教学方法,要灵活和综合地应用以上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