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济渎路梁红霞教材分析:文章主要介绍了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以及怎样种桃花心木。借种树喻育人,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学情分析:文章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这有易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提高认识水平。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掌握读中感悟、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学法,自我领悟同时,学习本课,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见解,谈认识上的提高,以求收到教育内化的效果。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自已亲自养过花、种过树吗?你觉得怎样才能让你养的花木长得更好一些呢?2、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自己养的花木都照料得都很细心。可是今天,老师想带大家认识一个奇怪的人,他也是一个种树人,但种树的方法可和我们不大一样。他种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木材色泽美丽,质地优良,而且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桃花心木(板书课题)大家想不想认识这个人,了解这种树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大家打开课本一起来看《桃花心木》,本文的作者是台湾作家林清玄。2、林清玄的散文,素以蕴含哲理著称,这篇课文借桃花心木,向我们揭示一个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品味和揣摩文中意境。3、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三、再读课文,感受“奇怪”。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呢,他和我们平时培育花木有什么不同吗?、1、自由读文,标出让作者感到奇怪的句子。2、用“奇怪的是……越来越奇怪的是……更奇怪的是……”连起来说。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句。4、看到种树人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的心中有了这么多的疑问,你是否也有同感,如果这个种树人就在我们的身边,你想对他提出哪些问题呢?5、是呀,作者也和大家一样,是一个细心又好奇的人,他把刚才大家的问题向种树人一股脑的提了出来,他会得到什么样的答案呢,让我们继续读文。四、品读课文,感悟道理。1、练习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怎样读才能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2、交流:“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了吗?怎样才能读出种树人的“语重心长”呢3、范读之后让学生练习读,读出“语重心长”的含义。4、作者听了种树人的回答之后想到了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五、拓展练笔,总结全文。1、出示图片:张晶晶,济源市克井镇克井村人,没出生时父母就离异,7岁那年妈妈在一次车祸中左腿受到重创,生活无法自理。晶晶起早贪黑照顾妈妈的生活起居,她把自己稚嫩的肩膀当成妈妈的拐杖。张俊8岁那年爸爸因车祸身亡,妈妈离家出走,从此与年幼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2、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可能有哪些不确定因素?面对这些不确定,我们应该怎样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请大家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写下来。3、总结:自己会找水源的树苗,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从小能够独立自主的孩子,将来必成栋梁之才。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一名自立自强、独立自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