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花园一一、教学要求: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5.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把握并转述故事内容及口头表达能力。6.展开想象,编写童话。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2.展开想象,编写童话。三、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语文百花园》去看一看。1.语言与标点(1)归纳、总结在人物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使用的规则:这节课,我们先到百花园的第一个景点——“温故知新”园去看看。步入“温故知新”园,快看,“语言与标点”景点区立了个牌子,在提醒游人什么?谁来读读给我们的提示?本单元课文中有很多人物语言的描写。读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描写人物语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什么不同?出示第一题,请同学自读。仔细阅读三位学习伙伴的话,看你受到什么启发?再读这道题,认真观察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怎样点标点符号?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不加提示语时标点不同的点法。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在中间的标点符号的点法。(2)实践: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①先仔细阅读、观察,判断提示语位置。②按照总结出的提示语不同位置点标点的方法点标点。③集体反馈。重点指导第三句提示语在中间的标点怎样点。2.拓展与交流离开了“语言与标点”景区,我们随着人流,又来到一片童话树林——“拓展与交流”景区。谁来读读介绍这个景区的话?(1)同学们想进到童话树林中,欣赏美景吗?快读读宁宁与丫丫的话。概括一下宁宁、丫丫好的读书方法。宁宁的方法是抓住主人公和身上发生的事件把握主要内容。丫丫的方法是弄清人物关系,了解人物特点。(2)回忆我们本单元学其他课文时好的读书方法。如;抓住中心词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捋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等。(3)在阅读童话时,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介绍给大家。3.阅读平台同学们总结了方法,快进到童话林中,观赏林中的——阅读平台。自己按照刚才介绍的好的阅读方法默读短文,你读懂什么?是怎么读懂的?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小蚂蚁的想法和蜘蛛的做法:一个想一劳永逸,一个每天通宵达旦地劳动,一天也不敢间断,使学生了解到童话介绍了蜘蛛生存的常识。同时告诉我们只有努力不间断的工作,才能更好地生存,想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交流方法:你是怎么读懂这些内容的?用什么方法?4.积少成多(1)了解歇后语同学们,从童话林出来,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景区——“积少成多”区。快看看这个景区有什么特点?快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谁认识它们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用打比方方法把意思说清楚。这是歇后语。(2)积累歇后语读记书上的歇后语。说说自己积累的歇后语。第二课时一、教学要求: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看过的童话故事转述清楚,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把握主要内容,边听边想,感悟其中的道理。二、教学重点: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三、教学难点: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的营造。四、课前准备:1、学生进行“阅读—选择—准备”活动2、创造性地布置口语交际课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激活阶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