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1)”课时教学计划施教日期2013年9月日教学内容书本第1~3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6题。共几课时3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2.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并能初步进行大小比较。3.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教学资源1.1.学生已经比较深入地认识了自然数,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对数表达的意义、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等各方面都有了相关积累,数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些都为本科内容的展开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与能力储备。2.生活中负数广泛存在。先学提纲1.根据下面的话,请说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话。(1)向上看。(2)向前走200米。(3)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4)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5)零上10摄氏度。2.先读一读下面这些温度,再试着写一写。汽油蒸发的温度是四十摄氏度。()℃汽油凝固的温度是零下十八摄氏度。()℃3.认真观察温度计(见书),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自己说一说,再小组交流4.了解今天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情况,对照书中温度计,试着说说今天的气温是多少?5.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举例说明学情预判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提示课题,认定目标1.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板块一】1.出示预习作业。2.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1.围绕预习作业中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的汇报,不规范的地方教师引导或请教书本。2.学生交流汇报。3.讨论:怎样的数是正数?怎样的数是负数?它们是以谁为分界的?负数和正数在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关系?三、组织练习,内化提升1.看图读一读,再写一写。(书本第3页练一练第1、2题)2.完成书本练习一第1~6题小组交流,展示成果,提出质疑。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见作业设计中的课堂作业。2.集体交流。3.质疑问难,总结本课2.择机揭示课题。【板块二】1.出示例1。介绍温度计的知识。组织交流预习作业中的例1部分的内容。2.出示书本例2上的情境组织交流预习作业中的例2部分的内容。3.小结:像+4、+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省略,但“-”一定要写。【板块三】1.组织学生练习,要求学生直接填写在书上。2.组织交流,教师巡视。发现典型问题,集体交流时重点讨论。【板块四】1.组织学生做课堂作业,及时了解练习情况。2.即时批改,组织交流。3.引导学生反思本课,提出疑问,总结本课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1页“认识负数(2)”课时教学计划施教日期2013年9月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的例3、例4,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7~10题。共几课时3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2.体验“一一对应”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魅力。4.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难点:理解抽象的数轴,形成相对完整的正、负数的认知结构。教学资源1.学生已经知道了正负数的读写方法,初步理解负数表达的意义。2.PPT课件。先学提纲1.零上4摄氏度记作也可以写成,读作。零下4摄氏度记作读作。2.比海平面高8844米记作,比海平面低155米。3.读一读,分一分。+3000+4200-1800+2700-900+37004.了解生活中的盈亏现象。5.认识生活中的方向。学情预判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1.交流预习作业。2.预习质疑。3.认定学习目标:能用正负数表示商业上的盈亏和方向距离。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1.思考:这个表格有什么意义?【板块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