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两小儿辩日》《爱莲说》复习题案预习目标:1、背诵三篇课文。2、熟练翻译文言语句。3、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预习题案1、文学常识。《赵普》选自《宋史》,赵普,北宋(身份)。《两小儿辩日》和第六册《》同样选自《列子汤问》。《爱莲说》作者,宋朝的(身份)。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2、从三篇课文中自主归纳重要字词进行正音。(不少于10个)3、特殊用法的词语。汤古义:今义:菜的汁水“孰为汝多知乎”中的通假字是:4、从文中筛选二十个重要字词,进行小组考核。5、从三篇课文中找出四个句子,小组考核。5、课文内容理解。说说赵普的人物形象。在《爱莲说》中,作者表达自身什么样的品质追求?《赵普》《两小儿辩日》《爱莲说》课堂练习-1-一、文学常识。《爱莲说》的作者是,(身份)。《赵普》选自《宋史》,赵普,北宋(身份)。《两小儿辩日》和第六册《》同样选自《列子汤问》,作者。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阖户启箧()()既薨()龌龊()()补缀()甚蕃()濯清涟()亵玩()陶后鲜有闻()三、解释下列加点字。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及日中()探汤()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少习吏事()手不释卷()读之竟日()发箧视之()既薨()普性深沉()虽多忌克()普明日复奏其人()颜色不变()复奏如初()卒用其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四、翻译下列语句。1、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3、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4、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五、课文理解。1、《赵普》一文写了和两件事,后一件事情上表现了赵普的品质。2、《爱莲说》的主旨句是。作者为突出莲的品质,主要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赵普》《两小儿辩日》《爱莲说》一课一练(一)误认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注]①卓茂:人名。②公:对人的尊称。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幸至丞相府归我()(2)乃诣丞相府归马()8.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2-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9.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2分)10.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的品质,表现了“马主”的品质。(4分)(二)钱若水为同州推官钱若水为同州推官。……有富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女奴父母讼①于州,州命录事参军鞠②之。录事尝贷于富民不获,乃劾③富民父子共杀女奴,富民不胜榜楚④,自诬服⑤。具狱上,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⑥之不能,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旦诣知州,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⑦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知州曰:“推官之赐,非我也。”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论奏其功,若水固辞。于是远近称之。(节选自宋·李元纲《厚德录》)[注]①讼:诉讼,打官司。②录事参军:州府低级官职,一般掌管文书。鞠:审讯犯人。③劾:审决讼案。④榜:泛指各种酷刑;楚:痛楚。⑤诬服:含冤服罪。⑥趣:催促。⑦械:枷锁。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不知所之()(2)皆以为得实()(3)上下皆怪之()(4)微使君之赐()13.翻译下列句子。(4分)(1)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读完上面这则故事后,说说钱若水有哪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