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罗迦诺的乡村--教学设计-(2)VIP免费

罗迦诺的乡村--教学设计-(2)_第1页
1/3
罗迦诺的乡村--教学设计-(2)_第2页
2/3
罗迦诺的乡村--教学设计-(2)_第3页
3/3
《罗迦诺的乡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知识,掌握本课的生字词。2.通过具体描写,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3.体会文中乡村人物的淳朴和真诚之美。【教学重点】体会文中乡村人物的淳朴和真诚之美。【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所表达的主旨。【教学方法】合作、质疑、探究【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的德意志人不愿做德国人,有的法兰西人不愿做法国人,有的意大利人不愿做意大利人,于是就有一个“永久中立国”诞生了,它就是(瑞士),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国家,感受那里的和平宁静。二.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人。1925年参与创办沉钟社。1927年先后在哈尔滨、北平任教。1930年参与创办《骆驼草》杂志,同年赴德国留学。1935年获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任教授。1964年任中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中国作协副主席。1927年出版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出版诗集《北游及其他》西南联大外语系教授。作品:小说《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伍子胥》,散文《山水》集。三.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初,距卢沟桥事变不到半年,作者对逝去的那段宁静的留学生涯非常怀念,但怀念的聚焦点并不是游学时的大都市柏林,而是一个安安静静,远离战争的瑞士乡村,这种怀念对于当时处在纷乱,火药味浓重的大上海的作者来说,真是暂时闭上眼,躲开现实美美地做了个恬静的好梦。四.解题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选》题目中的“罗迦诺”是地名,在瑞士东南部。文章用过写那里的乡村来反映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异,从而揭示一种社会现象。五.初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煞是()皮靴橐橐()兼差()报酬()露水未晞()动辄()摩拳擦掌()惊愕()六.再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部分,并总结各部分大意第一部分(1---2)走进罗迦诺的乡村,介绍罗迦诺的地理位置。第二部分(3---23)体验罗迦诺的乡村的风土人情。第三部分(24)融入罗迦诺乡村的生活。七,学生快速默读,填写下表乡村位置瑞士----特精省----罗迦诺城----小乡村乡村景物生物蝉蝎子壁虎蝗虫植物西瓜蜜桃芭蕉叶乡村人物总特点勤勉、懒惰、没有欺骗、松缓随意少女做事松缓随便、勤勉邮局局长不慌不忙、松缓随便送面包少年勤勉、懒惰、诚实送煤油小厮懒惰、没有欺骗三、质疑、探究(讨论)1、作者以朴实的语言介绍了罗迦诺的怎样独特的地理位置,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地处于意大利和瑞士的交界处。有了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罗迦诺这个小村也就有了它独特的风貌。“一边热狂于法西斯主义,一边是自由和平,百年不知干戈。”这样对比更突出了小村的祥和宁静。2、作者为什么说罗迦诺乡村有“浓浓的故乡气味”?(至少答出两条)有了身在故乡的感觉,很自然地就流露出作者对罗迦诺乡村怎样的情感?气候和北平夏季的乡间很相似;能遇到几种久违的生物;植物也多是故乡所有的,自然对这个乡村就有了亲切、喜爱的感情。3、罗迦诺乡村具有怎样的特点?你怎样看待“特精省人”的“松缓”?罗迦诺乡村具有和平、宁静的特点“松缓”是“特精省人”的生活态度,在这里可以体现出生活的自然随意,显示了罗迦诺乡村人的自然恬淡的生活状况。四、体会主旨作者通过对一个___祥和宁静远离战争的瑞士乡村___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__自由和平宁静生活_______的向往与怀念。五、拓展延伸我说家乡美:我的家乡是______的,我尤其爱家乡的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在办理展示自己的家乡,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要点.)六、布置作业同学们,看过美丽宁静的罗迦诺乡村,让我们不禁想到了自己美丽的家乡,请拿起你手中的笔,描绘出自己的家乡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罗迦诺的乡村--教学设计-(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