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观《西雅图之战》有感1947年,二战结束之后不久,为了世界贸易自由化,促进全球化能力,23个国家签署了关于关税和贸易的总协定,即关贸总协定(GATT)。GATT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其成员逐渐壮大,最终促成了世界贸易组织(WTO)。WTO拥有150多个成员,掌控了全世界90%的贸易,与GATT不同,WTO可以处罚其成员国,而不通过法律。然而,随着人们对WTO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这个组织对贸易几乎没有帮助,而且根本不是免费的。他实际上时一个全球性的获利机构,很多事情它都无法控制。这就很容易造成国与国之间的壁垒。到处都是自由贸易合作,这严重影响了政府决策和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贫穷国家的声音在这里显得尤为微弱,他们的生计在这里得不到重视,社会呼声对WTO规则的制定影响甚微。在WTO年会时,不时有人示威游行。面对紧迫的国际局势,WTO却并不能尽快的拿出决策,而是陷入无休止的争论,这种争论即便有了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结果,但是依然仅仅是一纸空文,无法得到执行,正如2001年,WTO认识到必须药品的供给要重于商业利益,WTO在多哈会议上同意帮助贫穷国家。然而,截止2007年,多哈会议的承诺鲜有兑现,包括供给必须药品。贫穷国家的贸易仍然不被重视。与之相对应的是全球日益紧张的局势,地区矛盾冲突不断,贸易壁垒以各种新的形式卷土重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日益不平衡……以及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危机、健康危机等问题。正如示威者所说:“这个组织破坏了民主,我们要求一种机制来维持民主。”在WTO中,发达国家拥有着说话的实质权利,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拥有的仅仅是形式上的话语权!WTO的议事机制决定了不会做出对他们实质有利的决策,即便各方妥协达成某种协议,最终还是会在实际执行中因为种种原因而难产!正因如此,在西雅图召开WTO年会期间,反全球化人士对WTO是否应该存在以及WTO的合法性问题产生了质疑。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WTO的存在造成了机会的不均等。全球化带来的是资本的跨国运动以及企业更大范围的垄断,少数大企业集团控制着世界的贸易,这严重的阻碍了公平竞争。“我们生活在全球化的社会,但是却得不到应该有的机会,所以我们来反对他们。”正如抗议者所言,机会的不均等造成了严重的失业、贫穷、落后。其实,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不仅仅是个人的机会不均等,还包括国家、地区的不均等。非洲国家在这个国际贸易大家庭中显然处于不利地位,他们的声音不能得到重视,发达国家甚至不乐意花时间听他们的代表讲话,他们为着自己的国家利益抗争,却得不到应有的礼遇。因而,非洲集团的必要性成为了非洲国家的议题。一个机构最重要的就是让各方的声音都能够集中反映出来,从而达到各个国家、各个实体之间的相对公平。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有民主,人民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志,国家(或者说该组织)应该提供充分的言论保护。在现实中,做到这一点是异常困难的,即便一向以民主闻名于世的美国也不得不采取暴利措施驱逐示威者,从而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在世界贸易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国际间的合作不应该仅仅注目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还应当把目光投入到更加深入的领域。每个人都有着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而经济的发展不正是为了更好的保障这一权利吗?当一些国家大谈人权的时候,他们的企业家却垄断着救命的药品,从而使得数以千万计的贫穷者无法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而抱病而终。WTO不应该仅仅致力于追求经济利益,更应该有着对人的关怀,而这种关怀不是靠部分人的良知,而是需要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使不同的观点都能在这里表达,并可以得到支持,进而得以贯彻实行。而并不是为了达成一些不平等的条约而做出的虚假让步或开出的空头支票!然而,并非每一个声音都能得到同等的重视,即便诸如“许多国家还处在内战当中,他们连基础设施都没有,比如饮水,以及污水处理设施,这当然会导致健康危机。你提供给他们多少药物都没有用。”之类的冠冕之词也能得到大力支持。在这个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的组织里,并不是道理能够赢得投票(当然可以赢得一部分),而是实力,靠着实力即便是冠冕之词也能得到支持,而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