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生物试题卷开卷考试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个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是腔肠动物所具有的特殊细胞A.腺细胞B.变形细胞C.刺细胞D.领细胞2.下列扁形动物中,营自由生活的动物是A.猪肉绦虫B.疟原虫C.血吸虫D.涡虫3.线形动物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最发达的器官是A.生殖器官B.消化器官C.运动器官D.感觉器官4.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目的是A.保持蚯蚓身体的柔软性B.有利于蚯蚓的运动C.便于蚯蚓留下运动痕迹D.有利于蚯蚓正常呼吸5.河蚌的贝壳是A.外套膜形成的B.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C.斧足的分泌物形成的D.柔软身体产生的分泌物形成的6.下列动物中,具备身体分为头、胸、腹,三对足、两对翅等特征的是7.在无脊椎动物中,节肢动物中的昆虫分布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A.身体分部B.具有翅C.有表有外骨骼D.适于陆地生活8.下列全都属于脊椎动物中“鱼类”的一组是①鲨鱼②鲸鱼③中华鲟④鱿鱼⑤鲍鱼⑥章鱼⑦海马⑧甲鱼A.①④⑤B.②⑦⑧C.①③⑦D.③⑥⑦9.到水产品市场买鱼时,判断鱼是否新鲜,要看鱼鳃的颜色,新鲜鱼鳃的颜色就是A.鲜红色B.白色C.暗红色D.灰白色10.下列能表示青蛙发育过程的是A.卵细胞→蝌蚪→成蛙B.卵细胞→蝌蚪→幼蛙→成蛙C.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D.受精卵→蝌蚪→成蛙11.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是A.昆虫B.节肢动物C.两栖动物D.爬行动物12.家鸽飞行时的呼吸特点是A.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B.只有呼气时,肺内才进行气体交换C.只有吸气时,肺内才进行气体交换D.吸气、呼气时,肺内都进行气体交换1ABCD13.下列有关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B.食量大,消化能力强,飞行时可随时排出粪便C.鸟的翅膀上肌肉最发达,适于产生飞行的动力D.吸气和呼气时,肺内都进行气体交换14.下列关于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的连线中,正确的是①蚯蚓——体壁②鲫鱼——鳃③家鸽——肺和气囊④青蛙——鳃和皮肤⑤家兔——肺A.①②④B.①②⑤C.①③⑤D.②③⑤15.一组在南美旅行的动物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树懒的动物,他们除了发现这种动物行动非常缓慢外,还发现这种动物具有下列特点:皮肤上长有毛发,生产活着的小仔(胎生)、恒温、用肺呼吸,动物学家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把树懒归类为A.两栖动物B.鸟类C.鱼类D.哺乳动物16.一块骨骼肌至少附着在几块骨上A.两块B.四块C.三块D.一块17.用哑铃锻炼时,用力向内举哑铃(如下图所示),此时上臂的骨骼肌所处的状态是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18.在狼群内部的搏斗中,战败了的狼会侧身躺在地上,把自己致命的部位——咽喉部暴露在对手面前,意味着向对手屈服。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是A.声音B.气味C.眼神D.动作19.郑州市海洋馆有一群“吃奶鱼”,它们一看见奶瓶,都争先恐后地扑过去抢奶嘴。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属于A.防御行为B.攻击行为C.先天性行为D.学习行为20.在非洲,数十只雌狮常常围成一定的阵型,埋伏在草丛中。领头的雄狮会将猎物驱赶进雌狮的埋伏中,集体捕杀猎物。捕获的猎物由狮群中的首领优先享用。下列关于狮群社会行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群体内部形成了一定的组织B.群体内部的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C.群体内的成员只是简单地聚集在一起生活D.群体内形成了等级21.生态平衡是一种A.绝对平衡B.动植物数量相等的平衡C.永久的平衡D.动态平衡2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泡菜坛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封口,原因是A.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乳酸B.乳酸菌在缺氧条件下生命活动受到抑制C.乳酸菌不受有氧和无氧的条件的影响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