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A.大和统一日本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建立D.明治维新2.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是()A.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D.国家向农民收取赋税3.公元七世纪创立的具有政教合—特征的宗教是()A.伊斯兰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4.当中国处于盛唐时期,西亚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大帝国是()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5.从右图所示的国旗,可以看出该国是()A.基督教国家B.犹太教国家C.佛教国家D.伊斯兰教国家6.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CharlesMartel)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因作战勇猛外号“锤子”),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的重大举措是:()A.实行将土地有条件的分封给贵族的制度B.创立基督教而赢得人心C.将罗马附近的拉文那地区送给教皇D.领导琅城市民争取城市自治7.给下列一组图片取一个标题:()A.贵族风采B.骑士风采C.国王风采D.教士风采8.对“丕平献土”的有关理解和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用土地贿赂教皇后,法兰克宫相丕平当上了国王B.当上法兰克国王的宫相丕平,用土地回报教皇的支持C.表明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与教皇的关系日益密切D.教皇从此拥有大片土地,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9.欧洲城市的重要特征就是自治权,下列城市中,通过武力方式了最终的自治权。A.伦敦B.琅城C.热那亚D.巴黎10.15世纪中期灭亡拜占廷帝国的是()A.亚历山大帝国B.法兰克王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11.古老的中国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拜占廷帝国的灭亡与居住在中国北方的族西迁有关。()A.匈奴B.突厥C.蒙古D.鲜卑二、对号填空(每空1分,共6分)12.将与下列表述对应的重要历史事件填入相应的空格中。(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2)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最强大的国家。(3)封建社会时期,西欧封建精神支柱是。(4)8世纪中期,法兰克进行的改革是。(5)东罗马帝国又称。(6)伊斯兰教创立的地点。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3.观看下列图片,回答问题。请回答:(1)比较日本和服与我国唐朝服饰,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共同点?(4分)(2)观察“日本侵华时在山东办的报纸”图,你获得哪些信息?(2分)(3)结合上列图片,联系所学知识,谈谈唐朝文明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14.欣赏伊斯坦布尔风光,体味历史名城文化底蕴:圣索菲娅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现在被称为阿亚索菲亚博物馆(AyasofyaMuzesi),勿庸置疑的它是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巨大的圆顶直径达33米,离地高55米。站在这里,其庄严肃穆似乎能使时光停滞,拜占庭文化的典范──马赛克画在此处可让游客一饱眼福。圣索菲娅大教堂由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菲娅,始建于公元325年,后受损于战乱,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为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进行重建,它作为A教的宫廷教堂,持续了9个世纪。公元1453年6月,奥斯曼土耳其素丹B攻入了君士坦丁堡,终于走进了他朝思暮想的圣索非亚大教堂。他下令将教堂内所有拜占庭的壁画全部用灰浆遮盖住,所有雕像也被搬出,并将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还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尖塔,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圣索非亚大教堂的面貌。奥斯曼土耳其王朝的绝美建筑蓝色清真寺(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位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土耳其伊斯坦堡旧城区中,它建于十七世纪初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最强盛时期,“蓝色清真寺”的得名来自其内壁以两万多块蓝色调的彩釉瓷砖嵌饰,透过正中央圆顶的两百六十扇窗户的阳光照射,金蓝交灿,美得令人屏息。蓝色清真寺的外观也是一大奇景,它是伊斯坦堡最大的圆顶建筑,三十多座圆顶层层升高,向直径达四十一公尺的中央圆顶聚拢,庞大而优雅。除此,蓝色清真寺有一个世界之最,它的四周建有六座“宣礼塔”,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六座高塔的清真寺,塔分三层,朴实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