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60分)一、迭择题(共40个小题,毎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代政治的最大特点是族权政权合而为一。关于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一定意义上讲,宗法制构成了分封制的基础B.分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分封制是宗法制作用于国家地方政治制度的体现D.宗法制是分封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和保障【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名师点睛】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联系:(1)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它维系了分封制,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它们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鲜明特点。2、阅读下面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情况表,从中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有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姬姓诸侯大部分布在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名师点睛】分封制特征:(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目的:巩固统治。(3)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4)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③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5)特点: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与义务是周天子与诸侯联系的关键,层层受封。(6)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周王权的集中(7)破坏(春秋战国时期):原因:①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②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表现:①楚王问鼎;②诸侯争霸。(8)崩溃:原因: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并田制瓦解使分封制失去了经济基础。分封制本身的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明显,周土的一直辖地越来越少,一些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大,维持分封的宗法血缘关系松弛,加之周王室衰微,战国时各国变法废除分封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3、有学者总结,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現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中枢”。能支持上述规点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元朝D.淸朝【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的特点4、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預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此,北宋采取的措施有①解除统军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②分军权与地方③由中央掌控地方财政④派文官管理地方政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采用排除法,从选项特征来看,②中的“以控制军队”说法是错误的,故排除A、B、D,C正确。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名师点睛】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1)措施: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由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