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语文解析及评分标准1.(3分)A(B以偏概全,原文是“二者的合流”;C张冠李戴,选项说的应指“考古”D表述过于绝对)2.(3分)D(原文表说的是“为将来……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这是把未然表述成已然。)3.(3分)B(原文中并不能得出“说明它比古代文献更加具有真实性”,推断不合理)4.(3分)B(“只有……才”逻辑关系不当,表述过于绝对。)5.(3分)A(因果关系不当)6.(6分)①加大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和培育,从而带动特色小镇的多方面发展;②充分发挥公共政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机制;③是借助非遗资源的故事转化来加快提升特色小镇的发展速度;④是创造和引导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特色小镇全产业链。(意思相近即可给分,答对三点给满分)7.(3分)C(煤店老板听见了我的祈求声,并且也打算有所行动。)8.(6分)①为人虚伪。对于“我”苦苦哀求,老板娘总是以没有听见为借口而加以推辞和拒绝。②自私冷漠。对于“我”寒冬缺煤,难以生存的困境,煤店老板娘不但视而不见,而且也阻挠煤店老板帮助我。③为富不仁。煤店老板娘生活条件优越,是那个时代相对富裕的有产者,但对“我”这个生活艰难的无产者却毫无同情心。(意思正确即可)9.(6分)①人物形象的荒诞。卡夫卡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人物形象,但“我”是那个时代众多底层小人物中的一员,而“我”借煤事件本身更是来源于作者所处的现实生活——在那个特定时代,底层百姓迫于生存,抛弃尊严,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人物的荒诞与事件的真实相融合,便于读者更好理解主旨;②动作细节的荒诞。文中例如“我”骑桶的动作,滚落的姿态,被老板娘用围裙扇走等内容,这些细腻而超现实的刻画,既使作品具有了讽刺的意味,同时也能更好地让读者体会到“我”作为现实世界中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卑怯而复杂的心理;③结局的荒诞。最后“我”的结局是浮升到“冰山”,结局的设计令人匪夷所思,但却表意隐晦,使得作品主旨表现为多重性。通过结局我们不但感受到作品展现的黑色幽默,更是深深体悟到主人公自嘲式的无奈和深沉的悲哀。(意思对即可,答对两点给满分)10.(3分)C(“召对久之”是说召见王曾并应对很长时间,应该单独成句;“甚”表示“思卿”的程度;“故不及朝服见卿”说明对王曾的信任和重视。)11.(3分)C(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12.(3分)D(“举荐贤能而不声张”表述不完整,“委婉地提出批评”与原文不符。)13.(10分)(1)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级比他高,曾因不服气而不高兴。到曹利用因事受到牵连而被判罪时,太后大怒,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辩解。(“恶”“班”“坐事”各1分,句子通顺2分)(2)正好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王曾于是被逐出京任青州知州。当地百姓对其治理措施十分高兴,替王曾画一幅像并为他建祠庙进行祭祀。(“会”“知”“祠”各1分,句子通顺2分)14.(3分)C(“直抒其志”错,这首诗是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15.(6分)(1)同意。首先,在诗人的眼中,无论是竹子水中倒影的姿态,还是挺拔向上的状态,都充满了生机,可爱的翠竹,幽雅的环境,给诗人情不自禁的喜悦之感。其次,诗人写竹,意在寄兴。诗人怀不世之才,自信中充满期许,渴望能像竹子一样被重用,济世报国,其情其志,于诗中时时可见,所以“喜”溢于诗中。(2)不同意。竹子那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竹子的被重用,虽然令诗人歆羡和感慨,但终其一生,始终是郁郁不得施展,于吟物之中寄托自己的失意,所以是明“喜”实“愁”,以乐见衬悲情。(可以任选观点作答,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16.(6分)(1)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17.(3分)C(依托:依靠、凭借。依照:对着实际存在的参照物来做。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交相辉映:互相映照。)18.(3分)C(根据前后语境推断而出)19.(3分)B(A“语序不当C“业界对于”表述错误D“业界对于”表述错误,语序不当)20.(6分)①喝碳酸饮料要讲究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