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声音的世界一、知识点1、声音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其中中传播速度最大,中其次,中的速度最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回来形成回声应用: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s=。4、乐音: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特征:(1)响度:声音的,由发声体的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用表示声音的强弱。(2)音调:声音的,由发声体的决定,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音色:声音的品质,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5、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的声音防治:(1)在减弱,如会场内手机调到静音状态。(2)在减弱,如在道路旁植树。(3)在减弱,如带耳罩。6、超声:频率超过的声音。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应用:B超、消毒、声呐等次声:频率低于的声音危害:能量高的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使人的平衡器官受到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二、类型题(一)声音的产生1、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2、在敲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二)声音的传播3、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4、如图2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D.光可以在声音中传播而声音不能(三)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5、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较小,传播速度较大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且传播速度相同1图2C.雷电发生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先发生闪电后产生雷声D.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6、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7、某同学为了测量空气的温度,在500m远处的绝壁前开枪,用秒表测得从枪响到听到声音的时间为3s,求此时空气的温度(四)响度、音调、音色8、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频率B.振幅C.音色D.节奏9、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达州市委宣传部、文广局、市电视台主办了“红歌连连唱”。小琴踊跃报名参加了比赛,有关她的歌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听到她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B.小琴同学发出的歌声是她的舌头振动产生的C.小琴同学在台上“引吭高歌”说明她的声音响度大D.我们在幕后能听出是小琴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10、“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11、如图3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12、如图4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演奏员正用乐器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编钟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不同。(五)噪声的防治13、小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