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P30周幽王西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灭亡烽火戏诸侯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公元前公元前770770年-公元前年-公元前476476年年公元前公元前475475年-公元前年-公元前221221年年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雄(前770-前476年)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2、强大的诸侯通过争夺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历史特征:《知能训》P25之17之问题一齐桓公越王勾践吴王阖闾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条件:环境资源:靠海,盛产鱼盐管仲改革:1、改革内政,发展生产2、改革军制“尊王攘夷”,扩充疆界。召集诸侯会盟条件:国富兵强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一大强国城濮大战称霸方式:称霸方式:看图说史4.晋文公终成霸主3.晋军“退避三舍”2.楚成王的礼待1.重耳流亡楚庄王一鸣惊人•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毂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吴王阖闾•阖闾任用楚人伍子胥和齐人孙武为将,从淮水一直攻到汉水,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成就霸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称霸一时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争霸战争的影响:1、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3、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2、促进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知能训》P24之17之问题四二、战国七雄——相互兼并1、七国形成三家分晋:赵、魏、韩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楚、秦、燕2、七雄(名称、位置)秦魏赵燕齐楚韩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同时并存燕都城蓟是今北京时期主要战役交战国家典故影响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前260年魏、赵、齐魏、齐秦、赵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减灶计齐国强大起来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战国3、主要战役魏赵齐桂陵救命啊!!!三、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春秋的争霸1、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决定战争胜负。2、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战国的兼并1、几十万大军,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2、强者吃掉弱者,进而统一中国。军队数量:称霸方式:1、顺藤摸瓜藤:①春秋霸主②任用管仲为相③召集诸侯会盟瓜:A秦穆公B楚庄王C晋文公D齐桓公2、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部的是A秦B燕C楚D齐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A桂陵之战B城濮大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ADB4、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的国家是A齐国B楚国C秦国D晋国5、下列各项中,搭配不当的是A孙膑——围魏救赵B赵括——纸上谈兵C重耳——退避三舍D晋文公——尊王攘夷6、齐桓公任用谁改革内政和军制A伊尹B管仲C姜尚D伍子胥DDB《知能训》第6课答案•基础训练•1.A2.C3.A4.B5.C•6.A7.D8.B9.C10.A•11.B12.C13.C14.A15.D•16.•问题-:2;1•问题二: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晋文公;•齐、楚、秦、燕、赵、魏、韩•问题三:临淄;•(改为春秋时期)吴、越•问题四:城濮之战、长平之战、马陵之战。•17.•问题一:公元前770年;标志着春秋时期的开始。•问题二:反映了当时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问题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问题四: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拓展与探究•思考:这种说法夸大了个人的作用,是不全面的。秦国的强大是赵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某些人物会影响历史的瞬间,但不能改变整个历史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