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单位: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良信小学作者:覃蕾蕾小学生无论是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积累,社会阅历方面的存储,或者是语言的表达能力(口头的或文字的)尚处于启蒙或者初步吸纳阶段。因此,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必须加强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不是独立分离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但听、说、读、写这四种语文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并非均等,相互比较而言,阅读最为重要。这是因为:1、阅读与生活密不可分。信息化迅速进入当代人的生活,但计算机网络、手机以及各种新型媒体的信息,依然需要人们通过阅读去获取。阅读依然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2、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最基本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一方面小学生字、词、句的积累主要是通过阅读来一点一滴的积存的;另一方面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需要阅读的积淀;而且阅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由于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所以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要更重视阅读,突出阅读。那么在信息化的大潮中,我们该如何去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效果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一些看法,以共同借鉴。一、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统帅,给讲授课文指明教学方向。如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失物招领》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其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就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要认真落实。“失物”的主人是谁?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效果怎样?最后联系实际、归纳深化,“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就植入在学生的内心。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的阅读目标更明确,我常常利用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并借助动漫朗读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快速理解课文大意,提高阅读理解的效率,更好地完成目标。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置疑问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善于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方面要善于创设学生提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敢于提问题,敢于解决问题而且形成习惯,从而摆脱对教师的过度依赖。教学中,教师提问题时难易要适中、适时,要抓住关键,切忌自问自答。以《失物招领》为例,其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明明是乱扔的垃圾,课文里却称作“失物”,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会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在寻找问题答案中,学生会把全篇课文思考一遍。唐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露出会心的微笑”?经过讨论思考,最后,学生应该能准确地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每个人都要“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课堂上,教师不但要善于提问,也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提问。一些学生不善于提出问题,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善于围绕重点、难点来引导,鼓励学生善于观察、提出问题,思考答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上《失物招领》时,为了激发学生质疑的欲望,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组图片:门卫室失物招领的图片;商场失物招领的图片;本文失物招领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看了这组图片,你有什么话要说,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同学们?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学生你问我答,这样一来不但深入理解了课文,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2值得一提的是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要避免几个不正确的做法。1、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马上简短地作出总结,并对学生表示鼓励,然后就按照自己的设计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作答。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依然是课堂上的主宰,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得到尊重。2、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以后,不能处理好教师主导位置和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任由学生信马由缰地提出许多纷繁复杂的甚至是稀奇古怪的问题,不能及时地引导和启发,放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3、为了给问题一个正确的答案,教师对学生问答的过程并不重视,而是由自己匆忙地、眉飞色舞、口舌生花地草草解答,学生还是一头雾水或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