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李清照(南宋)目标与要求•1、了解作者及有关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2、品味诗句语言,体会诗作风格;•3、学习对诗歌的赏析评价。•4、背诵名句作者与背景•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家国之思。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两人琴瑟相和,夫妻恩爱。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与丈夫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词人展转于杭州,越州(今绍兴),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本词就是她的晚年所作。•李清照一生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朗读补充解释•乍暖还寒:•将息:•有谁堪摘:•怎生得黑:•这次地:•了得:•时而暖和,时而寒冷。•养息,保养。•谁,何,承上文指花。犹言无甚可摘。一说:有谁堪与共摘。•看样才能捱到天黑。•这光景,这情形。•说得尽。理解诗词句子,串连出句子的意思•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不停地到处寻找,屋子里冷冷清清,内心一片凄凉、惨痛、悲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气候时暖时冷,身体最难保养。)•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喝了几杯淡酒。又怎挡得住晚上突然到来的寒风。)•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从空中飞过,看到它们就伤心,那是过去曾要托它们给丈夫传递书信的旧相识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院子里满是菊花,憔悴枯损,如今有什么可采摘的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守在窗子边,孤孤独独的,怎么挨到天黑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天近黄昏,细雨打在梧桐叶上,滴滴哒哒。)•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种种情况,怎一个愁字说得尽啊。)赏析•1、仔细朗读,用心体悟,先给这首词做个整体评价。•2、这首词前后之间很注意呼应,请说说有哪些呼应?•3、评价开头叠字的层次和产生的艺术效果。•4、听雨的细节描写有怎样的艺术效果?•1、仔细朗读,用心体悟,先给这首词做个整体评价。•(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2、这首词前后之间很注意呼应,请说说有哪些呼应?•(“乍暖还寒”呼应“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呼应“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3、评价开头叠字的层次和产生的艺术效果。•(第一句,“寻寻觅觅”,“寻”与“觅”的叠用就把词人反复而仔细寻找的情态动作非常传神地刻画出来了,这种若有所失的寻找、细节描述,带出来的是遍寻不见后的冷清环境,这种环境的冷清寂寞程度是由接下来的“冷,”与“清”的叠用表现的;“冷冷清清”给人感觉渐次浓重,“冷冷”写出了外部环境,而“清清”似乎表现的是词人的内在心境;这种渐次浓重的凄清环境更进一步,就最终生成了词人“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而“凄凄惨惨戚戚”表达的情感仍然有渐次浓重的过程,“凄凄”是指冷清渐蹙而凝于心,“惨惨”比“凄凄”表达的凄凉心情更重些,到最后人所不堪承受时词人用了叠字“戚戚”来表达。十四个字,三句话,分三个层次由外在环境逐步写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并最终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与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每一个层次的叠字之间也同样是由浅入深。开头就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4、听雨的细节描写有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