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永红小学唐代旭教学目标1、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集体听算,重温规律2、列竖式计算,回顾算理。123368×3×53691840总结计算时要注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要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1、(出示课件)师:同学们如果老师将因数中的2改成0,6改成0又该怎样计算呢?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谁愿意跟大家讲一讲?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交流竖式算法:生1:103生2:308×3×53091540师:十位上写几?为什么?生1:十位上应该是0,因为3与十位上的0相乘还得0,所以十位上结果应该写0.生2:十位上应该是4,因为5与十位上的0相乘还得0,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4,所以十位上结果应该写4.教师适时给予竖式计算正确的学生以表扬和鼓励。提问:谁来说说因数中间有0,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总结: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2、加深理解,巩固提升。109409×4×843632723、(出示课件)果园里有桃树140棵,梨树的棵树是桃树的2倍,梨树有多少棵?师:同学们,如果老师将因数中间的0改到因数的末尾,又该怎样计算呢?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谁愿意跟大家讲一讲?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么?教师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140×2=140140×2×2280280生1:先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2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上也是0,这个0起占位作用。生2:把140乘2看成14个十乘2,先算14乘2,所以写竖式时把4和2对齐,得出的28表示28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作用。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总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4、加深理解,巩固提升。420380×6×525201900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1、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708320×3×5234160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乘任何数都得0。()(2)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积的中间就一定有0。()(3)一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一定有几个0。()(4)两个数相乘,积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因数大。()3、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运动场的看台共有多少个座位?(1).读题,你知道了些什么?(2).需要解决什么问题?(3).你会列式吗?4、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1).读题,你知道了些什么?(2).需要解决什么问题?(3).你会列式吗?四、拓展练习你能很快说出下面算式的积吗?206×3=305×7=504×4=208×8=704×6=506×9=五、总结提升。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四、课堂作业。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永红小学唐代旭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第五册数学第六单元的内容,即教材第67页(例5、6),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的1—4题)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扩展和提升。2、编排意图:(1)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以例题,引入中间或末尾有零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其用意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2)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本课分为两例题,例5学习一个因数中间为零的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