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的改革与失落命运的反差宋神宗:赵顼宋英宗之子。1067—1085年在位,曾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不到二十岁即位,即位后,不治宫室,不事游幸,有恢复河朔、革除弊政之志。•摘编自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神宗即位的第一天。三司使奏报:宋夏战争以来,征调财力,动用国库,“百年之积,惟存空簿”。年财政收入年财政支出6300万----6800万缗军俸4800万官俸1200万皇室720万祭祀325万岁币75万问题1:神宗即位时北宋的财政状况怎样?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入不敷出,三冗导致国家开支庞大,上窘下穷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二十几岁文章名誉满天下,21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多次拒绝到京城做官,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志。”“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一、起用王安石史料2: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突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王安石: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司马光: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已。王安石:那不是善理财者。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宋神宗:朕意与司马光相同。然而姑且以不允许作答吧。摘编自叶坦:《大变法》问题2: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宋神宗持何种态度?针对国用不足,是开源还是节流。同意司马光,但支持王安石。富国之法措施内容目的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巩固封建统治政府贷款或谷物,还本付息以钱代役,官僚地主不例外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设发运使,“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采购物资设市易务,收购滞销物,市场短缺时卖出按土地数量、质量收税,官僚地主不例外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目的:整顿军队,克服积弱局面,巩固封建统治措施内容作用保甲法组织农户习武,轮差巡查,维护地方治安。保马法百姓自愿申请替官府养马,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将兵法选派有经验的军官专门负责各地区军队的军事训练。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强兵之法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避免了地方的不安定因素,减少官府负担。取士之法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措施内容作用改革科举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要求考生联系实际。整顿太学重编教科书,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免试做官,开设新学科惟才用人择优录用,打破按资升迁成规,克服“恩荫”弊病培养专门人才,使许多低级官吏和下层士大夫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财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通“趋”趋向、奔赴)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投之法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阅读材料,请回答:王安石认为,在有关理财的各项措施中,哪一项重要?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52页《资料回放》问题:王安石实施免疫法的初衷是什么?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时和农业劳力;打击地主官僚特权增加政府收入•“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国家也可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事趋势,而兼并不得乘其急”。•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根据材料回答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目的是什么?故事细节:每当青黄不接或者天灾人祸的时候,较富裕的人家靠积蓄度日,而贫困下等户往往被迫借高利贷度日,一旦无力偿还就会失去土地。减少高利贷的剥削,增加政府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兼并。主要内容:主要从国家收支、农民减负、平抑富豪三方面着手小结最重要增加国家收入:特色:税赋+介入金融借贷+介入中介性商业经营+国家采购1、增加税赋:免役法、方田均税法2、介入金融借贷:青苗法、农田水利法3、介入中介性商业经营:市易法4.通过规范采购来,节省国家开支:均输法王安石改革对于我们今天有没有借鉴意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