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南昌县东新乡中心小学:万文婧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课改要求教师应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而进一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层次,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得进步。在本节课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体验规律、感悟规律、应用规律,同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节课首先要让学生能够从事物中发现简单的规律,然后能准确清楚的表述规律,最终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本课的学习能为将来“循环”的理解奠定基础,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感和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本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将会造成影响。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较为发达,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和内容。本课我以庆祝六一节活动为背景进行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另外,还有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规律,这些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内容:人教版85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并通过实践活动自主设计图形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3、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准备:教师:课件、40张画纸、磁铁。学生: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1.课前谈话,感知规律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那你们认识他吗?(出示熊大、熊二。)老师这里有几张熊大熊二的照片,你们看。接下来是谁?再接下来是?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是不是发现了什么?(生答)对,像这样“一个熊大一个熊二”作为一组,而且不断地重复地出现,至少出现三次,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齐读规律2遍)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补充板书:找)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1.创设情境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正在排演节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还从中发现了什么?(生答)它们是胡乱摆放的吗?小朋友都是胡乱站的吗?(生答)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的排列的。你能找出它们排列的规律吗?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黄红交替的规律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a.彩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如果让你给彩旗分分组,好把彩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指?为什么这样分?(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谁来猜一猜最后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生答)都猜是红色?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出现红旗)。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生答)b.小花、灯笼、小朋友又是怎样排列的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小花、灯笼、小朋友的规律教学与以上思路基本相同,学生可同桌小声地交流。)c、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板书,齐读。)当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设计意图:此环节分两个层次,先出示“彩旗”,引导学生找规律;接着同时出现“小花”图、“灯笼”图和“小朋友排队”图,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本环节如此安排的依据是:遵循儿童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先找简单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