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漓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识漓江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吧。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这样的美丽,同学们想去欣赏吗?好,咱们一起去游历漓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2、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达到识字和理解新词的目的。3、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品读课文,同游漓江1、作者游漓江,介绍了哪些有关情况?(生平第一回游漓江,天气情况,利用游船望两岸风景。)2、作者游漓江,看到漓江山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读第二段,找出写漓江山峰独特特点的词语并画上横线。(像……竹笋、宝剑、屏风,直挺挺地冒,像……盆景)(2)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出漓江山峰的什么特点?(没有斜坡,直挺挺地拔地而起。)(3)作者这里写的山峰,具体指的哪座山峰?叫什么名字?读课文第一、二段,学后说一说。(作者没有具体写哪座山峰,而是总写山峰特点。)3、读课文最末两段。(1)学生朗读这两段,思考,作者在这两段中告诉我们什么?(学生交流各自的观点:阳朔的风景会比本文写的景区还要美,祖国的江山到处有美景。)(2)作者写这篇课文,把漓江美景展示给读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赞扬祖国山河的无比秀美。)四、回归整体,体会表达方法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描写漓江山峰的语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边读课文,在头脑中边产生形象,体会形象描写给人形象感受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拟人、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五、作业设计1、摘写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词句。2、想象自己头脑中熟悉的一处景点的形象,思考它有怎样的特点,用形象的描写把这个景点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