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丹阳市全州中心小学王元英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中教材第50页的例7和“练一练”,练习十。教材简析:“倒数的认识”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首先呈现一组分数,让学生从中找出几组乘积是1的两个分数,感知倒数的意义,引出倒数的概念。教材注意通过具体的例子突出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倒数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接着教学求倒数的方法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应该用1除以这个数,但学生尚未学习分数除法,因此,教材接着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倒数的意义”属于概念的教学,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让学生在深入剖析“倒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观察、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认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关系,掌握倒数的意义,学会对倒数的正确表述。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现规律的能力,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口算××××××2、师述:在计算过程中,有些计算的结果是固定不变的,而且相乘的两个数有着特殊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中的奥秘。【设计意图:课始,设计了一组由倒数组成的乘法口算题,学生在进行口算时,会发现“结果都是1”这一奇怪而有趣的现象。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急欲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让学生初步1地接触和感受到了倒数的特征。】二、教学倒数的意义。1、学习例71)出示例题,要求学生找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并照样子试着写出一组乘积是“1”的数。2)师述:大家一定觉得非常有趣,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了吧?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50页有关的内容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你是怎样找两个数的乘积是1的?②什么叫倒数?怎样理解“互为”?(举例:同桌、朋友)(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③倒数必须具备几个条件?倒数是几个数的关系,这几个数有什么特点?2、表述倒数的意义。1)在例7中:因为×=1,所以和互为倒数,也可以说成的倒数是,的倒数是。2)指着×=1,×=1,谁来照上面的样子说一说?3、小结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倒数,那么倒数只是一个数吗?明确:倒数不是表示一个具体的数,而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在“两个数”和“互为”下面加着重号)当两个数的乘积是1时,这两个数就互为倒数。【设计意图:结合教材的例子,让学生在“找”和“试写”乘积为1的数的过程中,再次体验倒数的特征,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的有关知识,使倒数的概念从初步感知的模糊状态逐渐明朗化。接着,在表述倒数意义和小结的环节中,着重强调了“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倒数是不能孤立存在的”这一教学的重、难点,使倒数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得以完整化、清晰化。】4、练习:(1)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判断下面各题。①是倒数。()②和3都是倒数。()③得数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④是的倒数。()2⑤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调换位置的。()(2)练习十第1、2题。【设计意图:在学生明确倒数的意义后,及时加以练习辨析,既巩固了新知,又为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做好充分准备。】三、教学求倒数的方法。1、师问:我们已经理解了倒数的意义,你能找出一个数的倒数吗?自己试着写出和的倒数,再同桌交流写出倒数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书写一个数的倒数,不能用“=”连接。)2、全班汇报,小结求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还可以根据倒数的意义,用1除以这个数求。)3、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