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雎-教学设计VIP免费

关雎-教学设计_第1页
1/2
关雎-教学设计_第2页
2/2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关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积累《诗经》的有关知识及赋比兴的艺术手法;⑵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思维模式;⑶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2、方法与过程目标:⑴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诗的节奏与语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正确的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⑵增强学生的全面、科学的情商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掌握《关雎》中的赋笔兴的艺术手法;2、运用比较朗读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赏析;3、品味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节奏美。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二了解《诗经》、助读全诗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形式。4、我们来了解一下《诗经》的相关知识。这里强调三点:(一)《诗经》是我国的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二)《诗经》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比喻。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三、思读全诗,把握文意1、一读,读准字音。2、二读,注意停顿。3、三读,把握文意。请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一下诗的大意,然后思考这个问题。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在理解诗歌大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我把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整理了一下,理解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下。需要整理的记在课本上。一个人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想象着拥有。“君子”追求不到“淑女”,情极生幻,梦中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情景,君子陶醉在愉悦中,沉浸在幸福里。(读出君子的喜悦之情)4、请同学们仔细研读,哪三部(哪三个阶段),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学生讨论:(相爱或相恋,相即互相,是双方的。这是两相情愿吗?)明确:钟情(多媒体显示)哪几句诗写的是这一阶段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逐步显示)串讲:钟情于女子以后,第二阶段呢?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哪些诗句?(多媒体显示)“寤寐”“思服”什么意思?讨论后明确:追求(多媒体显示)串讲:你认为追求的结果是怎样的?理由呢?这一阶段用什么词语来概括?讨论明确:结合(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多媒体显示)“友之”“乐之”是什么意思?对这个结果历来有争议。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也有人认为这是追求的结果,也就是结合了。理由是:钟鼓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乐器,不象现在的年轻人拿把吉他,到人家姑娘面前叮叮咚咚敲上一阵。撞钟击鼓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场的,只有贵族在迎娶新娘时才有如此隆重的场面。用琴瑟来比喻婚后幸福的生活。现在,也还用琴瑟之和来表现夫妻和谐。当然同学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四、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能否概括本诗的主题?(歌颂对爱情的忠贞)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描写一个男子思慕一位女子时的心情,反映他追求美满婚姻的愿望。五、品读《关雎》,探究特色1、托物起兴:“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2、重章叠句:一咏三叹,采用一些双声、叠韵字。使内容层层深入,强化感情,深化意境,增强节奏感、音乐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关雎-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