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0的认识》科目一年级数学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授课人卢艳杰课时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第30----31页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掌握了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来认识0,来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教材选用学生所爱的“小猴子”“鸟巢中的小鸟”及“荷叶上的青蛙”等教学情境,要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理解题意,结合情境图,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初步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掌握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0是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入学前多数学生初步具有了数数的经验和技能,知道一些简单的数数方法,基本能用一一对应的方式点数物体。对于加减法的计算,学生很容易计算出来,但是知识的获得过程还是不算理解,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很重,好玩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还有的同学只知道问题的结果,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了解,这都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与培养。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设计特色: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故事导入,运用轻松谈话方式唤起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实验(演示)道具:多媒体教室,投影仪2、教学支持资源:幻灯演示课件3、网络资源:视音频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师:看看老师给大家到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玩具猴。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小猴子的小故事。学生从故事中获取问题:妈妈到底留下几个桃子?生:学生积极的说出是两个。师:妈妈给小猴留的是不是两个呢?我们一起看看。(出示课件)(盘子里有2个桃子)大家真聪明。师:数一数,两个桃子就用数字2来表示。看着两个又红又大的桃子小猴子口水都留下来了,不一会就吃了一个,这时盘子里还剩几个?生:一个。师:(出示课件)(盘子里有一个桃子)一个桃子用数字几表示?生:1。师:(出示课件)师:小猴子没吃够,又拿起一个吃光了,小猴子也吃饱了,看他多开心。(出示课件)一个也没有,应该是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谁知道?生:用0表示。师:大家真聪明,一下子就说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0。(板书:0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探究0的意义师: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0表示。2、学习书写“0”师:仔细观察,你能说说0像什么吗?我们给0编首歌吧。生:听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师:教师在田字格示范写“0”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0的样子。然后伸出手指,在空中写一个0。师:大家打开书30页,描写0.找一名学生到前面黑板去写。强调要写的圆滑,不能有棱角。看看谁写的有准确又漂亮。三、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探究1、找生活中的0师: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在哪见过0?(让学生尽情地说)2、0表示起点刚刚有同学说直尺上也有0,你们都找到了吗?指给同桌看一看。师:同学们请大家认真观察直尺,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我们测量物体时是从0开始量的。四.探究有关0的加减法1、探究相同的数相减的规律。我们认识了0,又学习了0的写法,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0的加减法。师:请同学们算一算,刚才那只小猴子有2个桃子,吃了两个,还剩几个桃子?学生汇报展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0学生汇报时,重点说一说2—2为什么等于0?强调: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师:(出示课件)(小鸟图)师:认真观察这幅图,鸟巢中有几只小鸟?飞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学生独立思考汇报。师:板书3-3=0同学们我们仔细看看减号前后的数有什么特点?生:一样。师:那么两个一样的数相减结果得0.小结: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0.2、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