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联系已有的知识,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认识到相同数位相加。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巩固旧知。师:小朋友们,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智力大挑战的游戏,看看谁是挑战高手,好吗?生(高兴地):好!指名答,开火车。20+56+3060+35+4050+2030+6050+3070+2050+4020+60这么多挑战高手,真厉害!不过还有第二关呢!抢答:一边出示小棒一边说题目。3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6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8个十,7个一组成();4个十,6个一组成()。(评: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一组口算题和有关数的组成的练习,通过口算让学生比较这些题目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复习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另外巩固数的组成的知识,也为本节课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看到小朋友表现得这么棒,同学们平时你们跟家人出去玩时乘坐过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呢?你们能坐多少名乘客呢?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教师出示3辆车。生:我发现了公共汽车有45个座位,小客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3个座位。师:观察得真仔细,根据这三辆车告诉我们的信息,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提出数学问题?生1:公共汽车和小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列算式是45+30;(师板书算式)师:这个算式里面,我们先把45分成40和5,先算40+30=70,再算70+5=75;生2:公共汽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列式是45+3;(师板书算式)师:这个算式里面,我们先把45分成40和5,先算5+3=8,再算40+5=45:;师:指着45+3045+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算一算45+3045+3这样的题目。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教师创设了乘坐交通工具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引发学习兴趣。先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信息提问题而列出算式,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同时,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更乐于解决。)三、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1)独立思考。师:45+30怎么算呢?请先用小棒摆一摆,一边摆一边想。学生操作活动。(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的算法多样化。)生算好后纷纷举手。1师:算好了45+30,还有一道题45+3呢,又该怎么算?同样请你一边摆小棒一边想。生摆小棒。2、分小组交流讨论。师:其他小朋友的办法跟自己的是不是一样呢?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在四人小组里面跟伙伴们说说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最会学习,听得最认真。生在4人小组里面交流自己的算法。3、整理汇报。学生一题一题汇报计算的方法,教师相应板书。45+30生1:我是这样算的,先摆4捆小棒加上3捆得到7捆小棒,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75。生2:我是用小棒来算45+30:55、65、75。生3:先计算十位上40+30=70,再计算70+5=75。45+3生1:我是先摆5根加3根是8根,再和4捆小棒合起来是48。生2:我这里有45根小棒,接着往下数46根、47根、48根。我就知道45+3等于48了。生3:我是先算5+3=8,再算40+8=48。生4:我是直接往下数,46、47、4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板书。(评:教师敢于放手,鼓励学生在操作中思考,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实践得出的摆法,合理整理出算法,在算法中理解算理,学生体验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同时小组的交流讨论,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他人的计算方法,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还能不断的修正自己的算法。另外,通过几种算法的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4、比较“45+30”和“45+3”的计算过程教学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算的45+30和45+3,它们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呢?同桌交流,再汇报。生1:计算45+30是先算十位40加30得70,再算70加5得75。生2:计算45+3是先算个位上的5加3得8,再算40加8得48。师:其实我们在计算的时候,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个位的数加在个位上,十位的数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