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次中学生国际竞赛活动中,主办单位悬挂了其他参赛人员的国旗,而当时有一位中国的中学生发现没有悬挂中国的国旗,于是他向主办方提出挂中国国旗,主办方为自己的这一疏忽向这位中学生道歉。这位来自中国的中学生的做法赢得了主办方及参赛人员的尊重。因为她维护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也为自己和祖国维护尊严的人的故事。板书课题晏子使楚二、出示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囚犯、柑橘、盗贼、笑嘻嘻、赔不是、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释题使、出使。晏子出使楚国。2、简介晏子(投影展示)晏子,名婴,字仲平,山东高密人,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能言善辩,很有才干。齐威王派他出访楚国。3、了解故事背景(投影展示)4、生预习课文,解决字词。投影出示字词,指生认读。侮辱临淄袖子撒谎敝国规矩押着囚犯大臣淮南柑橘枳瞅一眼赔不是5、熟读课文,讨论探究、交流,解决难点。(投影出示)a、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显示自己的威风)b、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应对的?(三次,前两次针对晏子身材上的缺陷;后一次直指齐国。)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重点引导分析晏子是如何反击的。(1)、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斗智,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来侮辱晏子,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让楚王没有选择地打开城门。(2)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楚王只好陪着笑。这是晏子和楚王的第二次斗智,晏子将计就计,顺水推舟,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3)“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晏子举了个楚国上下都熟知的现象,说明淮南的柑橘到了淮北就变成了枳,没什么奇怪的,是两地水土不同的缘故;同样的道理,齐国的人到楚国当盗贼,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是两国水土不同的缘故。6、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声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讨论,总结。(投影展示)是一个反应敏捷,能言善辩、正气凛然,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怀的人。7、当堂检测生独立处理配套练习册23页:我会读;我会填。完后指生回答,集体订正答案。四、小结我们做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肩负的责任重大,我们应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时时处处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而努力。五、作业1、写生字、生词2、分角色朗读课文,把课文改称课本剧,在下一节课上演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