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美)海明威(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初步阅读小说:(1)人物:作者主要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主人公——桥边的老人;一个是线索人物——我。老人是个怎么样的人?“我”是谁?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好处和缺点各有哪些?(2)情节:(3)环境:以简单的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战争来临前忙乱的极具写实效果的画面。“我”是谁?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好处和缺点各有哪些?•1、“我”是谁?课文有关介绍:“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叙述视角•推测:“我”也许是名战地记者,也许是名抗击法西斯的战士。2、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好处和缺点各有哪些?(1)给读者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有很强的真实感、亲切感(2)故事的每一情节都是“现在进行时”,使读者对下一个情节有所期待,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3)“我”所知道的内容是有限的,如老人的身份、经历和未来,很难把故事的全部内容呈现出来。•这种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讲述故事的视角便是有限视角,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通常用第一人称。小说还有一种视角是全知视角有限视角与全知视角的区别是什么?•全知视角的的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了解小说全部的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和命运,甚至在叙述过程中加入评论及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有限视角的叙述者则只介绍故事的部分情节,把其他部分内容隐藏起来。细读小说的主体部分(对话部分),看看作者隐藏了什么?(一)“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微笑”——作者隐藏的是:老人暂时忘却身处艰难凶险而微笑,是因为谈起了故乡,因为热爱故乡,因为故乡有他温暖的回忆,包括对这些动物的回忆。(二)“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最后几辆大车”没赶上,就意味着老人要留在战场上了。平静而简洁的叙述中隐藏的是“我”对老人命运的深深担忧。与老人命运相关的句子还有哪些?“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坐了下去”也就意味着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明知此处即将成为战场,“我”两次劝老人离开,老人为什么不走?(1)“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体力不支,疲惫不堪(2)“那边我没有熟人”。对故园的留恋,对未来的茫然,也因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而使求生的欲望减退了。(三)“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在这简单的疑问背后深深隐藏着老人对动物的同情、担忧。“没家”,也就意味着没有亲人,那些动物是与他相依相伴的。但战争来了,人们自顾自的逃离,动物是最无助的,被人们抛弃在战火中。讨论:这位老人连自己的生命都难以自保,为何还念念不忘他的那几只动物?在老人眼中,动物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一样可贵,老人博大的爱心,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与残害生命的战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命何其可贵,战争多么残酷!(四)“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这个句子中老人强调的是哪个词?隐含了怎样的意思?“只是”意味深长。这里交织着一种“怨”与“冤”的情感:我只是在照看动物,招谁惹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