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15(pdf)试卷VIP免费

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15(pdf)试卷_第1页
1/2
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15(pdf)试卷_第2页
2/2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篇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1~7题。(共19分)【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①掇:(duō)拾取,采取。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__________(2)遂书以名.其亭焉__________________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2分)5.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2分)6.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3分)7.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4分)答案:1.(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命名。(每小题1分。共2分)2.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2分)3.(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啊。(译对“意”1分,译对大意1分。共2分)(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译对“乃”1分,译对大意1分。共2分)(共4分)4.与民共乐(2分)5.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每句1分,共2分)6.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3分)7.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1分)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写秋冬。(1分)异:甲文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多用“而”字,有回环咏叹的意味。(1分)乙文用则散句描写。(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考语文 古诗文创新复习方案 考题汇要线上拓展15(pdf)试卷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