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京昌平2018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38分,每空2分)1.内能的国际单位是:()A.焦耳B.千克C.米D.库仑2.导体和绝缘体都是很好的电工材料,下列物体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铜丝B.陶瓷C.橡胶手套D.塑料3.下列物体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木梳B.橡皮C.铅笔芯D.玻璃棒4.下列文具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A.铅笔芯B.金属小刀C.橡皮D.不锈钢直尺5.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是A.钢尺B.瓷碗C.人体D.大地6.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玻璃B.塑料C.陶瓷D.铝丝7.图1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两个灯泡属于串联的是图18.如图2所示的各电路中,三盏灯属于串联的电路是()CSASDSSB甲乙图5图49.图3所示四个电路中,若闭合开关S,将会造成电源短路的是()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B.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D.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11.如图4所示的实验中,用酒精灯给玻璃加热到一定程度后,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这说明()A.常温下玻璃是导体B.火焰将电路直接连通C.玻璃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导电D.导体与绝缘体不能转化12.如图5所示,轻质塑料小球甲、乙处于静止状态。关于小球带电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都不带电B.甲带电,乙不带电C.甲、乙都带电,并带有同种电荷ABCD图2图3SASSSBCDD.甲、乙都带电,并带有异种电荷13.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改变的是A.向饮料中加冰块,饮料温度降低B.行驶中的汽车轮胎会发热C.古代,人类利用钻木取火D.水沸腾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14.如图6所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出玻璃板后,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进到了上面的瓶子。这个现象说明A.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C.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D.温度越高,气体分子运动越剧烈15.下列现象中,属于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菜刀在砂轮上磨得发烫B.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D.在炉子上烧开水16.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冷天,搓手取暖B.用电磁炉把水烧开C.热汤盛到碗中,碗的温度升高D.向饮料中加冰块,冰块逐渐熔化17.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改变的是A.向饮料中加冰块,饮料温度降低B.行驶中的汽车轮胎会发热C.古代,人类利用钻木取火D.水沸腾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18.图7所示的事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图6A.锯木头锯条发热D.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B.划火柴点火C.烧水时水温升高图719.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体现此规律的现象是A.桂花飘香B.雪花飞舞C.细雨濛濛D.树叶凋落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4分,每空2分)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暖花开时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越多C.金属块很难被压缩,这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D.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就越多B.两手互相摩擦时,手会发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在热传递过程中,都是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热D.水壶里的水沸腾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三、填空题(共34分,第22-27题每空3分,第28-35题每空2分)22.原子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组成,摩擦起电的过程并不是创造电荷,而是使电荷发生转移。23.验电器带电后,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这是因为金属箔片上带的同种电荷相互,而使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24.人们在生活中用热水取暖,生产上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主要是因为水的较大。25..内燃机在交通、国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内燃机是把内能转化为能的机器。26.电荷之间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