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物理考点精炼(14)原子物理考点介绍本考点知识的特点是“点多面宽”,“考点分散”,因此高考对本点考的考查主要是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辨别方面进行,包括阅读理解部分;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有单选向多选转化的趋势,在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几乎每年都考.其中重点考查的有能级与光谱、核反应方程及规律、质能方程及核能、相关物理史,光子论等内容的题目;还有与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动量守恒、能的转化与守恒等知识综合考查的问题;同时,有的试题还以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密切联系的近代物理为背景来考查原子物理的重点知识.一、考点聚焦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Ⅰ要求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接收Ⅱ要求氢原子中的电子云Ⅰ要求天然放射现象,射线,射线,射线,半衰期Ⅰ要求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原子核的组成.核反应方程,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Ⅰ要求放射性污染和防护Ⅰ要求二、知识扫描(1)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绝大多数粒子沿原方向前进,少数粒子发生较大偏转。(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3)、原子核的大小:原子的半径大约是10-10米,原子核的半径大约为10-14米~10-15米.2、玻尔理论有三个要点:(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旋转,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2)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2-E1(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沿不同圆形轨道运动.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而电子的可能轨道是分立的.在玻尔模型中,原子的可能状态是不连续的,各状态对应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些不连续的能量值的能量值叫做能级。3、原子核的组成核力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将核子稳固地束缚在一起的力叫核力,这是一种很强的力,而且是短程力,只能在2.0X10-15的距离内起作用,所以只有相邻的核子间才有核力作用.4、原子核的衰变(1)、天然放射现象:有些元素自发地放射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现象叫天然放射现象.(2)放射性元素放射的射线有三种:、射线、射线,这三种射线可以用磁场和电场加以区别,如图15.2-1所示(3)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或粒子后,衰变成新的原子核,原子核的这种变化称为衰变.115.2-115-2-2衰变规律:衰变中的电荷数和质量数都是守恒的.典型衰变:(4)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不同的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不同的,但对于确定的放射性元素,其半衰期是确定的.它由原子核的内部因素所决定,跟元素的化学状态、温度、压强等因素无关.(5)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互称同位素三、[好题精析]例1、如图15-2-2所示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观察到的现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B.放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只比A位置时稍少些C.放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D.放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解析]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绝大多数粒子沿原方向前进,少数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本题应选择A、B、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例2.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过程中()A.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B.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原子的能量也减小C.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原子的能量增大D.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加[解析]: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在离核越远的轨道上运动时,其能量越大,由能量公式En=(E1=-13.6eV)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