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有的人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两种人的含义。难点: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教学准备PPT课件;预习课文;搜集时代背景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个性化调整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2、作家作品简介。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播放朗读带,教师出示自学提示:认真听录音,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并想一想: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学生听录音,再自由朗读全诗,然后齐读全诗。3、班级交流展示,说说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精读领悟诗歌内容(一)学习诗歌第一部分1.自由读诗歌第一部分,思考:“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说说这两句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2、学生自主学习。3、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4、学生背诵第一部分。(二)学习诗歌第二部分1、齐读诗歌第二部分,思考:这一部分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对比,这一部分是从哪个角度将两种人进行对比的?2、这部分是如何进行对比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3、全班展示,教师点拨使学生明确: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4、理解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5、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然后争取背诵下来。(三)学习诗歌第三部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1、齐读诗歌第三部分,思考:这一部分同样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注意,这一部分又是从哪个角度进行对比的?2、这部分的内容是如何进行对比的?3、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两句诗又该如何理解?4、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然后背诵第三部分四、赏读品悟,升华情感1、说说全诗总写的是哪一节?2、学生继续汇报其他小节。3、对比朗读2和5,3和6,4和7节。4、让我们再想想,有没有发现二、五小节的几句话还有怎样的联系?5、齐声朗诵这首诗。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1、鲁迅先生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他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的价值观。你们有没有思考过:你活着是为了什么目标?2、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收获很大,你或许会思考人活着怎样才有意义;或许有许多心里话想对鲁迅先生说,想对同学们说,请写下你的心里话。六、作业1、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2、完成长江作业。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