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解读一、《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1.经济全球化下劳资关系的特点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化与资本全球化劳资力量对比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与劳工运动重组劳工标准与国际经济贸易挂钩及反倾销中国的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如何通过合理、妥善的劳工政策来协调劳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和法律问题2.中国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和趋向劳动关系市场化已经基本完成,但调整机制尚不完善劳资矛盾成为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劳动关系正在由个别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发展。社会劳资关系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劳动关系和谐度的形象标志用手投票:机制协调用脚投票:消极抗争集体行动:积极抗争3.劳动合同实施状况社会背景:劳动关系原子化:工人尚未形成集体力量劳动法制的不完善:立法、执法、司法劳动合同的实施状况及问题无合同——随意用工合同短期化——降低人工成本合同不规范——劳工权利不明确劳工标准不落实——劳工权益受侵害4.劳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一)5.劳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二)中国劳动争议的特点——趋势劳动争议呈现不断增长的——争议的性质主要是权利争议——集体争议占到争议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集体行动开始具有规模化和同盟化的趋向——将集体劳动争议分解为个别劳动争议——以应急措施将集体行动作为“突发事件”来处理二、《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立法趋向及其评价1.劳动合同的立法基点和趋向《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基点:国家和民主的竞争力;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立法重心:劳工权益保护立法原则:劳资力量平衡立法要求:劳动合同长期立法目标:劳资关系安定2.劳动合同的立法原则合同基本原则:劳动者权利保护合同签订原则: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合同内容原则:依据国家劳动标准和集体合同(并非完全契约自由)合同履行原则:亲自履行(防止中间盘剥,对转包的限制)合同解除原则:解雇限制3.《劳动合同法》主要特点和评价特点:1.在总体思路上,体现了《劳动法》的立法原则,通过对劳动者保护调整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2.在总体内容上,符合当前我国劳动关系需要调整的现状,特别是当前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诸如短期雇佣,劳动派遣等问题;3.在具体规定上,借鉴了国际上劳动合同立法的一般性经验和做法,并和中国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比较适合目前中国的劳动法制需要。4。法律规定具体、法律责任比较明晰,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是一个适应中国劳动关系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的法律,但仍有一些规定不够严密,条文比较粗糙需要。需要通过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予以完善。4.《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出台的背景(一)《劳动合同法》认识上的争论和分歧1.关于劳动者保护是否过度2.劳动标准是否过高3.企业成本是否过大4.是否过于限制企业权力5.是否影响经济发展6.国家干预是否过多5.《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出台的背景(二)《劳动合同法》实施中的问题:1.法律的应对和规避2.关于法律规定的误读3.关于法律实施中的利益博弈4.关于法律规定的不足和缺陷政府的基本态度:“《劳动合同法》不是修改的问题,而是执行的问题。”6.《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特点1.条例坚持了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2.条例将法律规定具体化3.条例使得法律更具有可操作性4.条例有利于法律的贯彻实施5.条例的解读必须依据法律6.条例有待于进一步完善7.《劳动合同法》及其《条例》实施的意义和影响《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是中国劳动关系法制化的重要举措,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会有重大的影响。中国的企业经营和企业发展将会面临着重大的历史转型。建立在劳动法制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选择。8.《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企业的影响企业现行的经营理念受到挑战:是企业发展还是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适应:是将劳动者当成管理对象还是竞争和合作伙伴企业竞争模式面临调整:靠低劳动成本还是靠创新能力竞争结论:中国企业面临历史性的转型四、《劳动合同法》及其《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解析1.关于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