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恒星的诞生:宇宙空间中漂浮着一些漂亮的分子云,它主要是由H分子等气体组成的,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聚集起来,导致分子云团的浓度不断增大,体积不断减小,形成了星胚(原恒星)。在引力作用下,继续收缩,中心部分压强不断上升,大量原子被吸积在一个很下的空间中,受到挤压,中心部分气体温度不断上升,原子的运动越来越激烈,激烈的原子运动产生了一种使气体团向外扩张的膨胀力,当这种膨胀力与引力达到平衡时,收缩就停止了。这时恒星中心部分的温度非常高,热量传递到表面成为了向外发的光,这就开始了恒星光辉灿烂的一生--------我就诞生了!(2)恒星的稳定期----青壮年期当恒星以发光的方式失去内部的一部分热量后,它的膨胀力随之减弱,无法抗衡引力的压缩,于是会再次发生少许的收缩,一收缩,就再次使恒星内部温度升高,膨胀力再度加大与引力达到新的平衡。和前面一样,内部热量继续传递到表面以光的形式释放,然后再收缩、再平衡,再收缩、再平衡。。。。。。如此千锤百炼中,恒星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缩小,内部压强不断上升,中心温度不断升高,当中心温度升高到1000到数千万摄氏度时,其中便开始发生有4个H原子变成1个氦原子的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中会释放巨大的热量,此后,恒星就靠核聚变反应来维持足够的膨胀力,在数百万年乃至数百亿年的时间中持续发光,而且保持大小不变。--------此刻,我进入了青壮年,占寿命的90%。质量不同的恒星,安定时间的长短不同,它们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其自身的质量。0.2倍太阳质量的恒星,为1万亿年;1倍太阳质量的恒星,为100亿年;1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为2000万年。为什么质量越大安定时间越短呢?因为质量大的恒星内部虽然有更多的氢燃料,但是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也相应更高,这使核聚变反应的强度也成倍增大,氢的消耗比小质量恒星快得多,因而它们的光度也大。这导致质量大的恒星寿命反而要短于质量小的恒星。(3)恒星的不稳定期-----老年期随着由H生成He的聚变反应的进行,在恒星中心部分会积蓄越来越多的He,当中心部分的H被耗尽时,H的核聚变反应就停止了,这时恒星会再度收缩,使得中心温度进一步升高,从而在恒星中心开始发生由He生成C的聚变反应,这种核聚变反应一直进行,直到接下来生成O。--------此刻我进入了老年期!咳咳咳。。。。。。。。(4)恒星的归宿对于质量不超过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来说,核聚变反应也就到此为止了,所以,这一类型的恒星除了H之外,还会生成He、C、O三种元素,而这类恒星的命运便是-------恒星外侧会脱离中心部分,在周围漂浮形成环状的星云,并最终成为一颗白矮星,(如:人马座的钻石星,太阳在70亿年后,也将变成类似的钻石。)亿万年后成为一颗黑矮星,永远飘荡在宇宙中。对于质量超过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由H生成He、C、O之后,由于自身质量大,还会继续进行聚变反应,相继生成Ne、Mg、Si、S、Ca五种元素,直到最后生成Fe(Fe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是最大的)。此后,就再也没有维持膨胀力的能量来源。引力导致的坍缩会十分猛烈,这时,大量的能量瞬间爆发出来,恒星的亮度瞬间爆增上千万倍,乃至上百亿倍,这就是超新星爆发。一颗超新星在爆发时输出的能量可高达1043焦,这几乎相当于我们的太阳在100亿年时间里输出能量的总和。超新星爆发时,抛射物质的速度可达107m/s,超新星并不是新的星,而是恒星死亡的绽放。如:金牛座蟹状星云是1054年爆发超新星的遗骸、大麦哲伦星云1987A超新星超新星爆发后,如果剩下的核的质量在1.44—2个太阳质量之间。巨大的引力使得电子的简并压力也不足以对抗,电子被压入原子核,整个恒星成为一个中子球,依靠中子的泡利不相容原理产生的简并压力对抗引力。它的直径只有10千米左右,其密度特别大,1立方厘米可达1亿吨以上,自转特别快。也叫脉冲星。剩下的核的质量超过2个太阳质量(奥本海默极限)的致密天体,中子的简并压力不足以抗衡引力,这个天体还要坍缩,它坍缩的结果会变成一种非常特殊的比中子星更致密的天体——其体积无限被压缩,以致其第二宇宙速度超过光速,光也无法从其内部逃出,所以叫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