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高一物理课题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课型新授课设计时间姓名一、学习目标1、解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基本构成,知道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并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2、掌握对纸带上记录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3、能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学会用图象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理解v—t图象,理解用平滑曲线“拟合”坐标系中描出的点来反映客观规律的思想。二、新知预习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能按照,在纸带上连续打点的仪器,它使用电源,由学生电源供电,工作电压在以下,当电源是50Hz时,它每隔打一个点。通电前把纸带穿过,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接通电源后,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便振动起来,带动其上的上下振动。这时,如果把纸带跟运动的物体连在一起,即由物体带动纸带一起运动,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就表示相应时间间隔中物体的。打点时应先后。(“接通电源”或“释放纸带”)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当电源是50Hz时,它每隔打一个点。操作时,把套在纸盘轴上,把纸带穿过,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就在纸带上打出一行点迹。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同,这种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的阻力比较,实验误差也比较。3、对于从实验中得到的纸带,纸带上的点有疏有密,那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较大”或“较小”)。5、对打上点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目的是研究纸带或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况。设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纸带上相邻两个点所表示的时间间隔就是T。如果数出纸带上一系列点的总数为N,则打这些点所用的总时间为t=(N-1)T。如果测出这N个点之间的总距离s,则t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如果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式计算出来的就是纸带的运动速度。学习过程1、看课本P19—P20,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火花打点计时器的主要部件写出来。思考:它是如何工作的?总结填表:(电磁打点计时器)现象可能原因打点不清晰1、;2、;3、;4、永磁体磁性不足;用心爱心专心15、振片不在永磁体中央。打的不是点,是短线1、;2、;打直线或无点所加的电源为直流电源打双点振针松动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什么样的仪器?3、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正确操作步骤是什么?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4、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5、怎么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是精确的吗?三、经典例题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时间间隔B.位移C.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2、打点计时器振针打点的周期,决定于:()A.交流电压的高低。B.交流电的频率。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D.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3、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A.能准确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B.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C.能准确求出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D.可利用某时段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4、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楚的点开始,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表明0、1、2、3…,量的0与1两点间的距离1s=30mm,2与3两点间的距离为3s=48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的平均速度1v=m/s,在2与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3v=m/s,据此可判断小车做运动。5、采取下列那些措施,有利于减少纸带因受摩擦而产生的误差?()A、该用6v直流电源B、电源电压越低越好C、用平整的纸带,不用皱折的纸带D、纸带理顺摊平,不让它卷曲、歪斜6、打出的点迹不够清晰的原因可能是?()A:电源电压偏低B:永磁体磁性不足C:振针位置过高D:复写纸陈旧E:振动片不在永磁体的中央用心爱心专心2四、巩固练习1.对纸带上的点迹说法正确的是?A: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点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C:点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体积和大小。D:点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2、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时,振针每隔s打一个点。现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当实际的电源频率低于50Hz时,如果仍按50Hz来计算,则测得的平均速度值将比真实值偏...